2017-07-30 18:00:00泥娃娃

泰國吳哥窟--帕儂藍歷史遺跡公園 (Phanom Rung historical park)

 


(從這個角度看,跟「碧邁歷史遺跡公園」的主塔,真的有點像。)

此趟行程的最後一站,也是整個行程的關鍵決定點。

當初,在網路上尋找資料,無意中看到一篇介紹:

[武里南府] Phanom Rung พนมรุ้ง歷史公園,吳哥窟同時期的全泰最大高棉遺址http://blog.xuite.net/rainbowman/wallace/210009617

 

一看到建築,整個有驚豔到!

 

是以,東部歷史遺跡之旅,就這樣拍案定奪!

 

帕儂藍歷史遺跡公園  (Phanom Rung historical park),之所以有泰國吳哥窟的稱號,是因為當時領地隸屬於高棉,統治的也是吳哥王朝,更重要的是據歷史記載,建築的時間,跟吳哥窟是同一時期!

 

雖然,帕儂藍的範圍,沒有吳哥窟來的廣大;但建築在死火山上,卻突顯出它的不凡!

 

另外一個很特別的地方,聽說,每年有四次,太陽光會同時穿越寺廟的十五道門!

 

出現的時間,大概是每年的三、四月與九、十月!兩次日出、兩次日落。

 

感覺就像是個奇景!也不得不佩服,近千年前,古人對於曆法與建築,在計算上的精準!

 

在奇景出現的同時,帕儂藍也舉行「奇跡慶典」,有表演活動,也有遊行。

 

但可以想見,一定是人山人海,畢竟這算是當地人的節慶之一。

 

在我們參觀帕儂藍時,可能剛好遇到週末,人潮有點多,因為拍照時,都得等待無人時,趕快把握時間取景!

 

不像在「碧邁歷史遺跡公園」時,那種人流稀少,宛如包場的fu

 

聽民宿主人說,在帕儂藍附近,還有許多類似的高棉式塔寺遺跡,總數加起來,有一、二十個。

 

足可見,當時的吳哥王朝,在這條必經要道上,花費不少心力。

 

其中,帕儂藍是最大的,而且由於包車,我們還參觀了,第二大的瑪它寺(Prasat Muang Tam)。

 

不過,一次看太多遺跡有個缺點,等參觀到「瑪它寺」時,已經有點小膩,因為感覺看起來,好像都差不多XD

 

俠媽曾去過「吳哥窟」,她說看起來差不多,只差在吳哥窟有三座,帕儂藍只有一座。

 

再者就是,吳哥窟有被樹纏繞,而帕儂藍則無。

 

但我想,被列為世界遺產的吳哥窟,也不是浪得虛名;可既然,目前我還沒機會去吳哥窟朝聖,那麼,就先看看泰國的吳哥窟──「帕儂藍」,來嘗個鮮,也並非不可,是吧?



在前往主塔的路上,要先經過一條步道;而步道上的一個個廊柱,雕刻成蓮花花蕾的形狀,比喻此地的聖潔。

遠遠的,可以看到,若隱若現的主塔。



在高棉語中,prasat是寺廟的意思,phanom指「山」,rung意為「高大的」,因此Prasat Phanom Rung,意喻為「建在高山上的寺廟」。

建在死火山上的帕儂藍,要一賭它的真面目,必須征服那長長的石階。

聽說,參觀吳哥窟也是一樣?


在帕儂藍,也可以見到納加(Naga),不過在這裡,變成了五頭巨蟒。


在進入入口前,會先經過蓮花池,象徵四方大洋,據說,此為高棉建築常見的配置。遺跡內,共有三座橋,此為第二座;第三座,連接的是主塔;至於第一座,則是在踏上階梯前。

聽說,只有「碧邁歷史遺跡公園」,同樣擁有橋這樣的建築型式,其他則無。

回想最後去的瑪它寺(Prasat Muang Tam),真的就沒有橋。



主塔的四面,都有入口。此處供奉的是印度濕婆神(Siva),建築風格為須彌山式(Meru),材料則是使用砂岩。

PS.須彌山式:印度教寺廟的一種建築特色,指的是運用常見的尖塔型式,層層堆疊塔形;同時也意寓印度神話中的聖山,一個眾神居住的地方,為宇宙的中心。



塔內有一隻神牛南迪(Nandin)的雕像,在印度神話中,牠為濕婆神的坐騎。

這不禁讓我聯想起,之前去印度的聖城「瓦拉那西」時,處處可見牛跡的旅程……。


從外牆上,可以清楚的看見,由一塊塊切割整齊的石頭,慢慢一層層的堆疊而成。


第二大的瑪它寺(Prasat Muang Tam)正門口。

同樣為祭祀印度教神祇濕婆(Siva)的神殿,建築風格也是須彌山式。


建於西元十到十一世紀的瑪它寺(Prasat Muang Tam),建造年份比帕儂藍約早一百二十年,是用沙石與紅土建造而成。


瑪它寺(Prasat Muang Tam)特別的地方,是有四個巨大的L型荷花池,介於內外層迴廊間,並包圍著主塔群。


主塔群共有五座,中間最高的塔,已傾倒毀壞,如今只剩四座依然矗立著。


穿過主塔群,便到達寺廟的出口。

但僅管無數次的回眸,也無法讓當年的輝瑝,重現眼前……。

吃喝玩樂 2017-07-31 15:39:35

到處逛逛~http://www.utbb1.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