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1 10:37:15老魚兒

環保與科技-新公園的聯想

居家附近的新公園很快的就成為休閒散步聊天的地方,從捷運站回到原可直行的路,我總是要繞入紅磚小徑隨著彎曲慢慢的踱步回家。假日家人祭完五臟廟後,我和媽也會故意彎入這座小小的新公園內,優閒自在的漫步回家。然後輕輕的嘆息,想著,這麼一片綠地,在可預期不久的將來,就會被鏟平取而代之為高樓大廈,也不過是在大台北市內再添一幢水泥樹,讓更多湧向台北謀職者,有可以棲息落腳,或是滿足以錢逐錢者的私慾。我和媽自私的希望,這一塊地永遠不會被開發,即使我的居處無法因新建物隨之水漲船高增值,我也不願這塊綠地被開發。

 

原以為這種想法只是我和媽的私心,然而一次次散步,一次次坐在石凳上深呼吸,耳裏總是聽到相同的聲息。原來,没錢的小市民不是那麼愛財的!在增值的不動產上無法換得實際可供支應的現金時,寧可選擇寬廣的休閒空間。無論是科技或環保,只有坐在錢堆裏的人,才會用盡方式追錢。一般小市民只能平凡的過著量入為出,偶而奢侈犒賞自家人的生活!是呀!平安就是福,然而這句話也只有在不平安的時刻才會想起,繼而深刻的回味平凡的幸福!

 

這座小且不成氣候的新綠地公園,據聞是政府為了鼓勵建商,在建地上進行一段時日的綠化工程後,可以換得較高容積率(或是建蔽率)的一個短期措施。剛開始,我十分不以為然,總覺得這純粹是一種浪費。這一段時日,看著、走著,聽著在此地休憩的居民聲音,我有了不同以往的想法。

 台北居不易,在台北縣居住過的經驗,更讓我體會到台北市綠地公園的可貴,在我簡單且又愚昧的頭殼裏,台北市的綠化比台北縣高,小公園散落在各不同社區中。從捷運六張黎站到麟光站的中間,我散步可及之處就有六座大小不等的綠地公園,如果把現在這座臨時性的公園也計算入內可達七座,不過方園一公里多點的地方,從空中鳥瞰,相信它的綠地比率在大都會中算得上是不錯的。雖然我居處台北市邊陲地帶,但我所瞭解的台北市,即令是商業上的高級地段,也有大小不等的社區公園提供市民休憩。我想,這應該是都市計畫下的傑作。不然早被抄地皮的商人,在古今中外皆然的政商勾結下,搜刮殆盡了!

 

為了解決台北居的問題,政府官員絞盡腦筋,提出各種打房方案,國際化使地球變成平的以後,資金、熱錢全球滾動、資本主義貧富兩極化發展的結果,更使台北居不易,打房成效不章。三四五年級生只要肯努力,在這個時刻大抵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窩,我是比較不成材的四年級生,只能擁有一間地處台北邊陲處小小的公寓房,我週邊的同事、朋友,房子都嘛兩幢以上,而且手上現金及保險亦不虞匱乏。或許是同類相聚的因素,或許是只能在相同理念的人群中相濡以沬,和我能和平共處者,大多數是名利不求,但求無愧具有高尚品格者。也因此,更讓我常常陷入思考人生價值這些無聊的問題,這樣的行徑是否會被三餐不繼者,譏為吃飽閒著發慌,撐著没事幹呢?然而想做事的心無法如願,我能奈何? 

 

坐在小公園裏的石凳上,隨著放空的思緒,我慢慢的體會出走在這一片新綠地的心情,没能力居「豪宅」,在「好窄」的自宅內,源自生活的壓力,更是使人無法淨心放空釋壓,難得這一片不成氣候的綠地,短短數月就有著不同色系的花朵,配合著空曠,很容易得到紓壓的效果。

 

安心的看著孫子、孩子在這一片空地騎車、玩球、丟飛盤、放心的帶著寵物散步、還有配合著音樂練功的朋友,可以隨意群聚閒話八卦的陌生人、、,這裏我看到了都市裏難得的詳和。就是這樣的因素吧,使得我們這一群小市民戀戀不捨這暫居的綠地。一旦開發成大樓,這一片綠地與歲月將永成回憶。 

 

環保與科技似乎是個永遠處於對立的議題,然而人生之道不就是一條常常需要「選擇」的過程嗎?所有的價值都像鏡子一體兩面相互對立,没有「煩惱」,那能品味「無憂」,没有「失去」,那能享受「擁有」?這一片將會「失去」的綠地,無意間聽聞小市民流露出的不捨,讓我深思。人生不過是一趟旅程,生命無法駐足,也不能駐足,只能不斷的前行。儘管不捨這一片綠地,但它就像生命般的會成為這一區居民未來甜蜜的回憶,我想,這樣就夠了!不要一昧的批評、民粹式的漫罵,民主是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願望,就像人生,誰能真的一生如願、如意、凡事心想事成呢?只要新綠地存在的一天,我就要好好的享受它!

 

 

註:

終了,我明白了大夥(包括我)這麼喜歡這塊不成氣候的新綠地,主要在於它的『空曠』--六座已成居民生活部分的公園,除了高大的綠樹成蔭外,還添加了不少人工作品,如孩童遊樂場區,成人運動區吊桿、球場、溜冰場等---,雖有綠意,也多元化,但缺少了一個『空』,在擁擠不堪的都市,可以放眼四望不被建物遮蔽處不多,這裏,滿足了平日被擠壓的心!空也!它的簡單,卻可不經意的讓人輕鬆自在的放空!

無腸公子 2010-10-05 13:48:11

鄰避與迎毗

常看到名嘴伶牙俐齒,舌粲蓮花,說三道四,包山包海,無所不通,有的確實言之有物,鞭辟入裡,大快人心;有的卻是顛倒是非,指鹿為馬,喪心病狂。有些名嘴罵人如罵兒子,卻容不得人家批評一句,窮凶惡極頂回去,有欠風度。言歸正傳,我要說的是節稅的議題,大凡人有私心,要人捐私從公,便要給予獎賞鼓勵以為誘因,係屬正當合理。捐款作公益謂之鄉愿未免沉重,亦有失厚道。有人誤以為捐款抵稅可以抵充應納稅額,我以為這個抵稅名詞造成誤解,因為個人或企業公益捐款,是從稅基也就是所得額之中列舉扣除,例如個人所得一億元,恰好捐二千萬元,依稅法可以享受所得百分之二十的扣除額(企業是百分之十,且捐款依不同對象性質而有不同金額扣抵上限及百分比),即所得淨額可以減二千萬元,若適用稅率為百分之四十,則可少繳八百萬元稅,達到節稅的效果,但吾人須知若未捐贈雖多繳八百萬元稅,但至少個人財富也多了一千二百萬元,怎可說人鄉愿?頂多講他乃以利干名,此乃誅心之論。為善不欲人知是為美德,但為善廣為人知可以產生拋磚引玉(或許可說拋玉引磚、拋玉引玉)及附驥作用,例如最近的巴菲特、比爾蓋茲跑了趟大陸,倡議富豪捐身後半數家產,我們能說人家沽名釣譽嗎?他們的財富夠了,善名也夠了吧!企業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就算藉公益捐款及活動達到另種廣告的無形效果,希望復再取之於社會,也是形成一種良性循環,皆大歡喜,有何不可?有人願做善事,不管欲不欲人知,只要不傷害接受者的尊嚴或意願,我們都該抱持鼓勵讚賞的態度或角度看待,不私,不是偉大的人性嗎?樹德務滋,不是嗎?
高架橋、高壓電、加油站、焚化爐可以,也需要,就是不可在我家,西洋晚近有個新名詞(其實不很新了)謂之鄰避,Nimby-not in my back yard;希望公園、綠地、公車路線、捷運站(但不是捷運高架橋)靠近住家,我倒有個新名詞-迎毗,Imby-in my back yard,鄰避迎毗正好反映了人性。(五之五)

無腸公子 2010-10-05 13:46:46

鄰避與迎毗

最近台北市區發現多了一些綠地,供市民憩息觀賞,或是舊有建築拆除,或是荒地美化。原來是北市府「台北好好看」容積獎勵政策下的產物,地主提供建地為綠地至少一年半至兩年,換取未來大樓容積率最高百分之十的獎勵。這些綠地都是簡易的花草灌木,頂多點綴幾株喬木,無怪一年半載就要起造高樓,移植的喬木來不及成蔭就要再度遷移,種了何用?何況對樹木也是傷害。這種以短期的空間釋放換取永久的空間佔有(建坪),此間利弊得失不知專家們如何精算,又是否合理?例如行之多年的獎勵公共開放空間則是以永久的綠地開放換取永久的私人空間佔有,可算合理,雖然有許多奸商或刁民將開放空間以圍籬阻隔,但這是公權力執法以及老百姓讓權利睡著的問題。還有獎勵大廈停車場開放外車停放換取超挖地下室,以解決都會停車的嚴重問題,這都是利益的交換,本也無可置喙,但是可惡者許多建商住戶拿到了好處,卻將門戶緊閉,甚至將獎勵的車位再售予住戶,是否擁有產權可能都有問題。最近列入亞洲十大豪宅的帝寶原址曾是我上過五年班的地方,聽說也是如此,蠟燭不點不亮,經公權力介入才猶抱琵琶半遮面的開放外車停放。這棟大樓氣派豪華,論地段論建築論景觀都當之無愧豪宅的稱號,入主的人當然個個貴氣逼人,升斗小民走過只有仰望的份,雖曰不見得就低人一等矮人半截,說大人則渺之,但是行頭遜色,心頭就覺寒糝幾分,幾人會嘗試開著平價轎車臨停?固然你根本進不到那千萬名車的私密區域。
豪宅裡住著一號人物,近年走紅電視的藝人小S徐熙娣,快人快語,作風大膽,生猛麻辣,好惡都有,此其餘事,不在論列。今年四月黑人陳建州義賣愛心T恤帳目風波,意外引發她與周玉蔻的一番論戰,我倒是站在徐這方。事情大致是周先在電視叩應節目上批評許多人做公益是鄉愿是為了節稅,徐乃叩應自己捐款並沒有想到節稅的問題,純粹只想幫別人,謂周的講法很邪惡。周馬上要徐收回邪惡的說法,徐表示道歉並說可以收回,但也請周收回鄉愿的話,可是周卻不為所動。(五之四)

無腸公子 2010-10-05 13:45:38

鄰避與迎毗

他主張種族隔離(apartheid),我不知道這是否影響了他前面的觀點。美國長期也曾實施黑白隔離(segregation)的政策,明明種族歧視(discrimination),卻說「隔離但平等」(separate but equal),黑白分校、黑白分座、黑白分區、黑白分廁,這已經是個人之私擴大到一族之私了。我們對外勞對陸籍人士固然沒有隔離政策,但我們在心態上在法律上有沒有歧視呢?
剛搬來現居之處,屋前尚是香蕉園,從沒看過主人,也曾自私的奢望可以維持這片景致風光,最好是開發為公園綠地,但終究也只能是想望而已。幾年後就蓋起兩大排公寓,當然有些失望,知道這本屬非分之想。舍下距忠孝東路四條巷子,離市民大道一條巷子,市民大道原是縱貫線鐵路所經,老大小時我會帶著他到西門町看火車,歡笑之餘,私下偶會想到年輕的天才詩人楊喚、年老的鬼才影人洪波就在這平交道上死於非命,不免唏噓。到了老二只消帶他幾步路走到巷口便可看火車,爸媽也住在離鐵路不遠的地方,那是南部的城市,有些彷彿「君住長江頭,妾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首詩,想到火車奔向他們而去,又自他們飛馳而來,心理便覺著溫暖。我也曾帶孩子到濱江街巷子小土堆上看飛機起降,巨鳥展翼,咫尺之上凌空呼嘯而過,聲勢著實驚人。還曾遠征基隆港看艨艟巨艦,瑪莉女王號、伊麗莎白女王二世號,說是為了孩子,自己比他們還興奮呢!不過講實話,世上父母為子女無私無我的犧牲奉獻是不容置疑的。再不幾年火車轉入地下,孩子也大了。台北南北已有新生與建國兩高架快速道路,市政府為了改善東西向交通也打算建一條快速道路,幾任市長下來,舉棋不定,先是仁愛路槽化,後是忠孝東路高架或利用鐵路地下化道路(今日的市民大道)高架,前兩方案自是反對者眾,一乃首屈一指林園大道,一乃最熱鬧繁華街市,其時信義計畫尚係工廠林立之地。當到里上舉行市民高架溝通會時,可以想見不少反對聲浪,以往火車頂多固定有限班次經過,改為高架將是不分晝夜分秒不停之車流,其噪音以及空氣污染之影響也就嚴重許多。基於利益取其最大化,損害取其最小化之原則,我在有點干犯眾怒(因為還是有不少沉默理性民眾)下贊成市民高架。台北市民既然不可以沒有一條東西向快速道路,我們只有做點犧牲,同意將一條新近成型沿線尚未發展的馬路高架,未始不是影響最小損害最小的正確抉擇。(五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