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4 22:01:07月光哈小貓

大天蓬

美人不是凡胎生  應是仙器靈長成

既然你是神兵  為何比我更多情

深深傷的卻是你

六曜五星配紅妝  此生雖短情意長

惹得天怒地也惱 人間再無紅顏笑

留一半相思上大道

怕什麼天道輪回  什麼魄散魂飛

若沒有你那才叫可悲

怕什麼西行無歸  什麼事與願違

這一世換我護你一對

----------------------------------------------------------------------

大天蓬歌詞翻譯

●  天蓬為了給心愛之人報仇,放棄了天界第一元帥的位置,更因為自己當初一個玩笑:“如果我喜歡你,我就變成豬”而真的捨棄自己的容貌,變成一個豬頭,選擇守護寶兒的家鄉高老莊,多年之後天蓬等到了唐僧,在他離開高老莊時,他看到了與寶兒樣貌一樣的高翠蘭,將一切思念化成一個擁抱,在離開之前,留下一半法力保護高老莊不受妖怪侵害,寶兒用一生去換天蓬的心,八戒用半生法力換了翠蓮一生平安,也許這就是愛情吧。

《西遊記》原著中,從天庭里被貶下凡的神仙又稱謫仙。

謫仙,原指被貶入凡間的神仙,引伸為才情高超、清越脫俗的人,有如自天上被謫居人世的仙人。

如漢朝東方朔、唐朝李白、宋朝蘇軾等都曾被稱譽為「謫仙」。

◆  孫悟空先後當過弼馬溫、齊天大聖,後來被貶下凡,就從齊天大聖變成了猴妖。

◆  豬八戒曾經是天蓬元帥,只因帶酒戲弄嫦娥,被玉帝打了二千錘,貶下塵凡;一靈真性,竟來奪舍投胎,不期錯了道路,投在個母豬胎里,只能靠吃人度日。

◆  沙僧曾經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蟋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盞,被玉帝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他胸脅百餘下方回,只能靠吃人度日。

◆ 西遊記文中所述,白龍馬原來是西海龍王敖閏殿下的三太子,名字叫敖列。西海龍王三太子縱火燒了殿上玉帝賜的明珠,觸犯天條,犯下死罪,幸虧大慈大悲的南海觀世音菩薩出面,才倖免於難,被貶到蛇盤山等待唐僧西天取經。無奈他不識唐僧和孫悟空,誤食唐僧坐騎白馬。後來小白龍被觀世音菩薩點化,鋸角退鱗,變化成白龍馬,皈依佛門,取經路上供唐僧坐騎,任勞任怨,歷盡艱辛,終於修成正果,取經歸來,獲如來佛祖升為八部天龍廣力菩薩。

◆  《西遊記》原著中,火焰山的土地道:「是你也認不得我了。此間原無這座山,因大聖五百年前大鬧天宮時,被顯聖擒了,壓赴老君,將大聖安於八卦爐內,煅煉之後開鼎,被你蹬倒丹爐,落了幾個磚來,內有餘火,到此處化為火焰山。我本是兜率宮守爐的道人,當被老君怪我失守,降下此間,就做了火焰山土地也。」

◆  《西遊記》原著中,如來道:「聖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喚金蟬子。因為汝不聽說法,輕慢我大教,故貶汝之真靈,轉生東土。」唐僧就是遭貶的金蟬子,被如來貶下凡間,直接死了,然後又去投胎,連續投胎了十次,哎,一言難盡呀!

◆  《西遊記》原著中,除了唐僧,還有一個被貶的佛教之人,他就是火焰五光佛的徒弟華光菩薩,因剿除毒火鬼王,降了職,化做五顯靈官。傳說,被貶的華光菩薩就是民間的馬王爺,也有一說是王靈官。華光菩薩居然因為除魔被降職,太不可思議了!華光菩薩在元代楊景賢版本的《西遊記》雜劇中有詳細介紹。

◆  哮天犬,又稱嘯天犬,中國神話傳說中二郎神身邊神獸,輔助他斬妖除魔,在西遊記跟孫悟空對戰過,在封神榜及其他有關二郎神的傳說如寶蓮燈等中亦有出現。 

哮天犬最早出現於幹寶《搜神記》,中國民間傳說劉沉香華山救母中,哮天犬就是阻撓沉香怒劈華山。

◆  在民間廣泛流傳的 二郎劈山救母 故事中, 二郎是一個小孩子。一説他是鬥牛宮雲華女下凡與金童轉世的楊天佑結合而生的獨生子,一説他是玉帝三公主與下界楊天佑婚配而生的獨生子,名金花太子。二郎神劈山救母的傳説來自官方與民間以及宗教的多重影響,   將二郎神神性背後的人性顯露出來,與世間的平民百姓拉近了距離,染上了孝子敬親的色彩,更具人情人性。不過劈山救母此神話重要性不如二郎神其他神話傳説(二郎治水,二郎鎖龍,二郎斬蛟,擔山趕日,搜山降魔)被史家方誌所記載,只是見諸古人的小説、寶卷以及民間故事中。 

◆  劈山救母神話來源

 南宋開禧年間《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 南宋開禧年間《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 二郎神為天帝(玉帝)後裔之説早在南宋就有流傳,山西平定治西鎮存有金泰和丁卯(1207,即南宋開禧三年)七月的《昭惠靈顯王感應碑記》,其碑文説:夫昭惠靈顯王者,爰自蜀川,乃象帝之裔,先天之神也。象帝即天帝,昭惠靈顯王是宋朝敕封二郎神的號,宋朝時期玉帝吸收了昊天(天帝)的神格,成為至高神,《西遊記》中二郎神是玉帝之甥,敕封昭惠靈顯王,概出自宋朝時期流傳的説法。 


◆  神仙被貶下凡間後,如何才能重回天庭?

被貶下凡有一個稱呼叫做“謫仙”,意思是神仙由於犯了不可寬恕之錯,被玉皇大帝下旨貶回人間重新修煉,這對於神仙來說是一件很不光榮的事,就好比現在社會上所說的“勸退”。現在咱們沒了工作之後再換一個工作就行了,但是神仙被“謫仙”後要是想再返回天庭是非常有難度的。雖然會比人間的普通修煉者多了一些超凡的悟性,但想要重新位列仙班,所要經歷的不比凡人升仙簡單。

第一步從(心)開始修行....

白玉蟾在詩中寫道:

昔在虛皇府,被謫下人間。

笑騎白鶴,醉吹鐵笛落星灣。

十二玉樓無夢,三十六天夜靜,花雨撒琅。

瑤台歸未得,忍聽洞中猿。

也休休,無情緒,煉金丹。


◆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 千二百耳功德, 八百鼻功德, 千二百舌功德, 八百身功德 ,千二百意功德。

是人所得功德 若論六根功德 總括始終 六根各得 有千二百 八百功德之分。

若論互用之妙 則一根 兼作諸根之用 一識 能緣感一切識境 六根各各圓滿 六千功德 且依常眼鼻身等 各得八百功德 耳舌意等 各得千二百功德。

是人當得 八百眼功德:眼根觀見前方 左右兩旁 但不見後方 以四缺其一 論所作功德不全 三分言功 一分無德 當知眼唯八百功德。

千二百耳功德:如耳根能聽聞 十方無遺 動時邇遙處 靜無邊際 當知耳根 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如鼻嗅聞 通出入息 有出有入 而闕中交 驗於鼻根 三分闕一 當知鼻唯八百功德。

千二百舌功德:如舌宣揚 盡諸世間出世間智 言有方分 理無窮盡 當知舌根 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八百身功德:如身覺觸 識於違順 合時能覺 離中不知 離一合雙 驗於身根 三分闕一 故身唯八百功德

千二百意功德:如意默容 十方三世 一切世間出世間法 惟聖與凡 無不包容 盡其涯際 當知意根 圓滿一千二百功德。


 

◆ 何謂功德?

《法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淺釋

何謂法師?淺言之,精通佛法,為人之師。法師有五種:1、受持法師:對於佛法,受之於心,持之於身,嚴格實踐。2、讀經法師:對著經本而念為讀。每日以讀經為修持。3、誦經法師:背著經本而念為誦。每日以誦經為修持。4、解說法師:為眾生解釋經義,說明道理,令眾生依法修行。5、書寫法師:恭敬書寫經典,或供於塔廟,令眾生禮拜,多種善根。或印成經卷,流通於世,令眾生讀誦,照經義去行。親手書寫經典,乃有不可思議的功德。

有首偈頌謂「書寫及供養,施他令彼讀,受持正開演,講說與思惟。」有這樣的功德,才能為人之模範,受人之恭敬,而稱法師。

具足這十種德行,就是大法師。是那十種呢?就是1、善知法義。2、能廣宣說。3、處眾無畏。4、無礙辯才。5、巧方便說。6、法隨德行。7、威儀具足。8、勇猛精進。9、身心無倦。10、成就忍力。

 ◆ 何謂功德?惡盡言功,善滿曰德。也就是修功德有所得。又可以說,功是指行為的善而言;德是指心理的善而言。總而言之,福利之功能,得為善行,為之功德。

【譯】這一品是說明受持、讀誦、解說、書寫妙法蓮華經的功德,能令六根清淨,有六根互用之功能。

 ◆ 爾時佛告常精進菩薩摩訶薩。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是人當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

【譯】釋迦牟尼佛說完隨喜功德之後,在這個時候,乃告訴常精進菩薩大菩薩說:「假使受五戒的男人,受五戒的女人。或者受比丘戒的男人,受比丘尼戒的女人。或者受菩薩戒的男人,受菩薩戒的女人。他們能受持妙法蓮華經,或者是讀、或者是誦、或者是解說、或者是書寫。這個人,可以得八百眼功德,可以得一千二百耳功德,可以得八百鼻功德,可以得一千二百舌功德,可以得八百身功德,可以得一千二百意功德。」

【譯】我們人的六根,每一根都有一千二百功德,在前邊有三百功德,在後邊有三百功德,在左邊有三百功德,在右邊有三百功德,合計有一千二百功德。有人問:既然每一根有一千二百功德,為什麼眼隋只有八百功德呢?因為眼睛所見不圓滿,見前不見後,見左不見右,所以只有八百功德。耳朵可以聽到前後左右的聲音,沒有障礙,具足而圓滿,所以有一千二百功德。鼻在一呼一吸之間,有停止的地方,所以只有八百功德。舌頭能嚐百味,功德具足圓滿,所以有一千二百功德,身體有觸覺逆順二緣,逆是不歡喜觸塵,順是歡喜觸塵。在逆順之間,缺四百功德,所以只有八百功德。意識有思想、有分別,具足圓滿,所以有一千二百功德。

 ◆ 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有六千功德來莊嚴六根,令六根皆得清淨。眼睛明,耳朵聰,鼻能嗅香,舌能嚐味,身美妙,意通達,獲得殊勝的福報。

【譯】這一品,以常精進菩薩作為當機眾。若想有功德,必須常精進。身精進、心精進、晝精進、夜精進,時時勤精進。如果不精進,就沒有功德,所以修道人,要晝夜六時常精進。

【譯】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淨肉眼。見於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亦見其中一切眾生。及業因緣果報生處。悉見悉知。

【譯】這個善男子或者善女人,以父母所生清淨的眼,就能見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山林和河海。(四果阿羅漢才能看到三千大千世界。一個三千大千世界,為一個佛國土。初地菩薩能見百個佛國土。)何謂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個須彌山、一個日月、一個四大部洲,為一世界。積集一千個世界為一小千世界。積集一千個小千世界為一中千世界。積集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因為有三個千的緣故,所以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並非三千個大千世界。

【譯】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往下能看見阿鼻(無間)地獄。此地獄在八熱地獄最下層。何謂無間地獄?此地獄沒有空間,一人也充滿,不覺得有空隙;萬人也充滿,不覺得很擁擠。無間有五種:1、趣果無間。2、受苦無間。3、時無間。4、命無間。5、身形無間。總而言之,墮落無間地獄,受苦的時間沒有間斷,除非遇到佛光普照,否則沒法子可以出離。

有人問:「犯了什麼罪業,墮落在此地獄?」犯了五逆大罪的眾生,便墮此地獄。何謂五逆?就是1、弒父。2、弒母。3、弒阿羅漢。4、出佛身血(破壞佛像)。5、破和合僧(挑撥離間)。犯了一逆,便墮落無間地獄。

這位法師,往上能看見有頂天(三界最高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以定力來控制第八識。似盡為非想。定力稍動,第八識似存為非非想。這個天,外道認為是最高的境界,但是不究竟,仍有生死。

這位法師能看到無間地獄和有頂天,其中一切眾生的行動,及其業因緣果報得生之處,悉見悉知,清清楚楚,明明瞭瞭。這位法師雖然未證得天眼通,可是以父母所生的肉眼,能看見一切的境界。這是什麼原因?因為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在這個時候,世尊想把前邊的義理,再重新宣說一遍,而用偈頌來說明。

若於大眾中 以無所畏心 說是法華經 汝聽其功德

假使在大眾之中,沒有畏懼心,才能對大眾解說妙法。如生恐懼心,就不能講妙法蓮華經。常精進菩薩!你要靜聽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所有的功德。我現在為你說一說。

 ◆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勝眼 以是莊嚴故 其目甚清淨

【譯】這位法師,他得到八百眼功德,證得殊勝的眼睛,能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不需要有天眼通的神通。因為有這種功德莊嚴的緣故,所以他的眼睛,甚為清淨。

 ◆ 父母所生眼 悉見三千界 內外彌樓山 須彌及鐵圍

 ◆ 并諸餘山林 大海江河水

【譯】憑父母所生的肉眼,就能看見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境界。好像彌樓山(光明山)、須彌山(妙高山)、鐵圍山(四大洲外的圍山)以及諸山的林,大海江河的水,統統看得清清楚楚。

 ◆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處 其中諸眾生 一切皆悉見

 ◆ 雖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因為得到清淨眼,所以下能看到無間地獄,上能看到有頂處之天。在其中一切眾生,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皆清清楚楚看到。雖然未證得天眼通,但是父母所生的肉眼力量,也能如是。

 ◆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淨耳。聞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其中內外種種語言音聲。

【譯】又叫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持戒的男人或者持戒的女人,受持妙法蓮華經,能讀、能誦、能解說、能書寫,那麼這個人能得到一千二百耳功德。以這種清淨耳根,能聽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的一切音聲,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處天,在其中種種語言音聲,皆能聽到。不但是清楚,而且又能分別是何種音聲。

 ◆ 象聲。馬聲。牛聲。車聲。啼哭聲。愁歎聲。螺聲。鼓聲。鐘聲。鈴聲。笑聲。語聲。男聲。女聲。童子聲。童女聲。法聲。非法聲。苦聲。樂聲。凡夫聲。聖人聲。喜聲。不喜聲。

【譯】好像大象吼叫的聲音,野馬嘶叫的聲音,牛的聲音,車的聲音,啼哭的聲音,愁歎的聲音,法螺的聲音,法鼓的聲音,法鐘的聲音,法鈴的聲音,笑的聲音,語的聲音,男人的聲音,女人的聲音,童男的聲音,童女的聲音,如法的聲音,非法的聲音,痛苦的聲音,快樂的聲音,凡夫的聲音,聖人的聲音,歡喜的聲音,悲哀的聲音。這種種聲音,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統統能聽到,又能分別清楚。

 ◆ 天聲。龍聲。夜叉聲。乾闥婆聲。阿修羅聲。迦樓羅聲。緊那羅聲。摩侯羅伽聲。火聲。水聲。風聲。地獄聲。畜生聲。餓鬼聲。

【譯】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法師,他能聽到天上的聲音。人修行五戒十善之法,死後生到天上,享受快樂,但是天福享盡時,發生五衰現象,還要墮落在輪迴中受生死。

何謂五衰現象?就是:1、花冠萎謝:天人所戴的花冠,乃是用鮮花所編,永遠新鮮,芬芳撲鼻,清淨無塵垢。等到命終時,花冠自然凋謝。2、衣服穢垢:天人所穿的衣服,非常清潔(只有三銖重,二十四銖為一兩),不需要洗濯。為什麼?因為天上清淨,沒有塵埃。等到命終時,衣服自然骯髒。3、兩腋汗出:因為天上清涼,天人永不出汗,等到命終時,便從腋下流出汗水,其臭不可聞。4、體放臭味:天人的身上,總是放香氣,善多放大香氣,善少放小香氣,比人間的香水還要香若干倍。等到命終時,卻放出奇臭的氣味,如同死屍一般,令其他天人不敢接近。5、不安於座:天人常坐禪,不動於座,衣食行一思而有,所謂「思衣衣至,思食食至。」衣服不大不小、不寬不窄,恰好合身。食物不多不少、不鹹不淡,正合口味。想到何處旅行,一思而至。這是什麼道理?因為天人有神足通,遂心所欲,不受任何的限制。可是到了命終的時候,就沒有定力,知道已經發生四種現象,心亂如麻,就坐立不安,忽坐忽立,便墮落於輪迴中,去受生死,或墮地獄,或轉為人,沒有一定,而是照業力所決定。

你們不要認為生到天上,就有保險,不修行坐禪,照樣要墮落三惡道中。就是釋提桓因(基督教稱為上帝,道教稱為玉皇大帝,天主教稱為天主)也不能例外,照樣去投生。

今天講個公案。忉利天的天主,有一天發現自己有五衰現象,愁眉不展,心急如焚,忽然想起釋迦牟尼佛,可能有解救的辦法。於是來到佛所,說明來意。佛對他說:「所造的定業,無法更改。你要皈依三寶,再去投生,消了業障,再回到天宮作天主。」天主遂到人間投驢胎。母驢懷胎之後,有意將主人的瓷器踢碎,主人大怒,用棒打驢,因而墮胎。天主回到天宮,又作天主。從此以後,篤信佛法,成為佛教護法神。

這位法師又能聽龍聲,龍在往昔修行時,乘急戒緩的緣故,所以有神通,但為畜生。這位法師聽到人的聲音,便知前因後果,或者過去是龍身,現在是人身。也許現在是人身,未來是龍身。一聽聲音,便能曉得前因後果。

夜叉聲:夜叉譯為捷疾鬼,這種鬼有三種:一為地行夜叉,不會飛行,但是行走很快。二為空行夜叉,會飛。三為天行夜叉,也會飛。他們常給人添麻煩,皈依佛法之後,反而成為護法神,保護修道人的安全。

乾闥婆聲:譯為嗅香神,他們不吃葷而吃素,歡喜嗅香氣。帝釋天有大法會時,燃起牛頭栴檀香,他們嗅香而至妙法堂。演奏音樂,表演歌舞,令諸天眾,皆大歡喜。

阿修羅聲:譯為無端正。男修羅的相貌,奇醜無比,五官不端正,故名無端正。可是女人非常美麗,所以釋提恒因(天主)的太太,就是阿修羅王的女兒。由此可證,阿修羅的女人,非常標緻,否則,釋提桓因絕對不會娶修羅女做太太。他們有天褔而無天德,性情好鬥。這位法師,一聽聲音,便知三世的果報。

迦樓羅聲:譯為金翅鳥。因為牠的翅膀是金色,閃閃發光,牠專吃龍。一般飛禽專吃蟲類,大鵬金翅鳥是大鳥,龍是大蟲,所以金翅鳥專吃龍。牠在空中巡視大海中應死的龍,發現龍時,用翅膀(展開有三百由旬)搧海水,成為兩半,應死的龍,嚇得發抖,遂失去神通,露出體形,等著被吞。可是大鵬金翅鳥將要死時,就沒有威力,龍也不怕牠,反而吐出毒氣,將牠毒走。金翅鳥無可奈何,飛返金剛山,被火所焚而死,留下焚不壞的心,成為如意珠。

龍王眼見自己的種族被金翅鳥所吞,快要到絕種的時候,來到佛所,乞佛慈悲,解救危機。佛送龍王一件袈裟,對牠說:「將此袈裟拆成一縷一縷,每龍的角上掛一縷,這樣金翅鳥就不能搏龍而食了。」龍王回到龍宮,按照佛所指示,每條龍有了護身的法寶。從此大鵬金翅鳥再也找不到龍為食物,餓得難忍,也來佛所,對佛說:「世尊!您對龍慈悲,對我不慈悲,我沒有龍可食,那麼,我吃什麼?」佛對牠說:「你要曉得因果報應,你今生吃龍,龍來生吃你,互相吞食,無有了期。在佛法中要戒殺生,你從今以後,不要吃肉,要吃齋食。」金翅鳥問:「我吃什麼齋食呢?請世尊指示!」佛說:「自今天開始,叫我弟子在午齋時,送一份米飯給你,足夠你吃飽的,不要擔心!」所以一直到現在,在午齋時,送出七粒米,一粒米變成七粒米,七拉米變成四十九粒米,變化為無量米,足夠金翅鳥所食。有天眼通的人,可以看見大鵬金翅鳥飛來取食。

緊那羅聲:譯為疑神,因為他頭上有一角,令人懷疑,故為疑神。他是帝釋天的樂神,演奏莊嚴的法曲,令聞者生起念佛念法念僧之心。

摩侯羅伽聲:譯為蟒神,又為大腹行。牠在未皈依佛前,專放毒氣,傷害人畜,作為食物。皈依佛之後,改邪歸正,成為護法神。

以上是天龍八部,牠們各有所因,各有所果。這樣種種的聲音,解說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悉知悉見,皆能明瞭。

火的聲音、水的聲音、風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便知三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發生什麼災難?或者在現在將要發生什麼災難?或者在未來會發生什麼災難?一清二楚的知道。為什麼?因為受持妙法蓮華經所得的功德,所加持才有這種神通力。

地獄的聲音、畜生的聲音、餓鬼的聲音,這位法師,一聽到這個人的聲音,便知前生是什麼?或者來生是什麼?都能預知,絲毫不會錯的。

我們在吃飯前要念:「佛制比丘,食存五觀,散心雄話,信施難消。」凡受食時,當作此觀。何謂五觀?就是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有這五種觀想,所吃的食物,一定消化。如果沒有這五種觀想,一定不會消化,所謂「三心不了水難消,五觀若明金易化」,若是三心不了,就是喝施主一杯清水,你也消化不了。這五種觀想若是明白了,就是一餐吃了值一斤金子的飲食,也會消受得了的。所以出家人在吃午飯時,一定要念供養咒。

古德說:「施主一粒米,重如須彌山,吃下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各位看一看!吃了飯不修行,罪過多大!將來要變牛變馬來還債,多麼可怕呀!各位!要認識清楚這種果報,不可依佛穿衣、賴佛吃飯,將來的罪過不堪設想。

 ◆ 比丘聲。比丘尼聲。聲聞聲。辟支佛聲。菩薩聲。佛聲。

【譯】比丘聲:比丘譯為乞士,外乞食以養色身,內乞法以資慧命。中國人稱比丘為和尚,和尚的生活,行人所不能行的事,忍人所不能忍的事,修忍辱波羅蜜,絕對不發脾氣,過著清心寡欲、淡泊明志的樸素生活,與世無爭,對人無求。為什麼?因為求解脫,得自在,所以不貪財、不結婚、不求名、不食肉、不多睡,沒有五欲之戀,專心修道,容易有成就。所以說出家乃是大丈夫所為之事,非一般人所能做得到的。

比丘尼聲:女人出家修行者,稱為尼師。目的如前因。阿難尊者向佛懇求,准許女人出家修道,但是需守八敬法。這位法師一聽他(她)們的聲音,便知三世的因果。或者在過去是出家人?或者現在要做出家人?或者在來生要做出家人?詳細而明瞭。

聲聞聲:他們是聆聽佛說四諦(苦、集、滅、道)法而悟道,故為聲聞。可是他們自度不度他、自覺不覺他、自利不利他,故為自了漢。小乘的思想,就是不管閒事,所謂「摩訶薩不管他,彌陀佛各顧各」,這是小乘人的作風。

辟支佛聲:也就是緣覺,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故為緣覺。在佛出世時為緣覺,在佛未出世時為獨覺。他們在深山穹谷中,研究萬物生滅之理,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覺悟一切無常,無師而證得真理——了生脫死。

菩薩聲:他們是修六度萬行,而行菩薩道,廣濟眾生,有犧牲的精神,為拯救眾生離苦得樂,乃倒駕慈航,從常寂光淨土來到娑婆世界,普度眾生,並且發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又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又說:「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這種精神多麼偉大呀!我們出家人,要向地藏王菩薩學習,要有慈悲心。在佛教中有兩句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要向這條大道邁進,遇到挫折也不回頭,直達目的地——無眾生可度為止。大乘的思想,為人不為己,所謂「捨己救人」。有這種行為,才是真正的佛教徒。否則,慈悲成為口頭禪,說到做不到,等於空談,違背出家人的責任和義務。

佛聲:佛是覺悟的人,因為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的緣故,所以得到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莊嚴身。佛已經三覺圓滿、萬德具備,受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所尊敬,故稱為世尊。

出家修道人,要福慧雙修,不可偏差。如果專修一邊,功德不會圓滿,所謂「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怎樣修福?多作功德,救濟苦難的人。怎樣修慧?講經說法,印經流通。

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聽到這種聲音,便知三世的因果。或是聲聞耳,或是辟支佛聲,或是菩薩聲,或是佛聲,這四聖的聲音,完全知道,而且分析很清楚,絕對無訛。

 ◆ 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內外所有諸聲。雖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淨常耳。皆悉聞知。如是分別種種音聲而不壞耳根。

【譯】總而言之,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以外,所有一切的聲音,這位法師,雖然沒有獲得天耳通,可是以父母所生清淨平常之耳,皆能完全聽知。這樣分別種種的音聲,而不會破壞耳根。為什麼?因為不被聲塵所轉,所以不壞耳根。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譯】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長行的義理,用偈頌再重新宣說一遍。

 ◆ 父母所生耳 清淨無濁穢 以此常耳聞 三千世界聲

【譯】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以父母所生的肉耳,非常清淨,沒有污濁穢垢。用這個平常耳能聽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一切的聲音,清清楚楚。

 ◆ 象馬車牛聲 鐘鈴螺鼓聲 琴瑟箜篌聲 簫笛之音聲

【譯】或者是象聲,或者是馬聲,或者是車聲,或者是牛聲。所有的鐘聲、鈴聲、螺聲、鼓聲,也能分別清楚。以及琴聲(五弦或七弦)、瑟聲(二十五弦)、箜篌聲(二十三弦)、簫聲(前有五孔,後有一孔,豎吹)、笛聲(有七孔,橫吹),種種樂器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能聽得到,又能分別清楚是何器具之音聲。

 ◆ 清淨好歌聲 聽之而不著 無數種人聲 聞悉能解了

【譯】清淨悅耳的歌聲,有陶冶人性情之功用,但是聽了之後,不可著住在歌聲上。無論是那一種族人所唱的歌聲,這位法師皆能分別瞭解,沒有言語不通之障礙。

又聞諸天聲 微妙之歌音 及聞男女聲 童子童女聲

這位法師,又能聽到諸天的聲音,又能聽到微妙的歌音,又能聽到男女的聲音,又能聽到童男童女的聲音。總而言之,無論什麼音聲,都能聽到,而且分析得非常清楚。

 ◆ 山川險谷中 迦陵頻伽聲 命命等諸鳥 悉聞其音聲

在山川危巖之中,有迦陵頻伽鳥的音聲(譯為好聲鳥產於雪山,在卵中便會鳴),其音和雅,又為仙鳥,能發非一般人所能聽到的妙音。命命鳥就是共命鳥,一身二頭,二口同時飲食,同時啼鳴。以及一切諸鳥的啼聲,這位法師能完全聽到。

 ◆ 地獄眾苦痛 種種楚毒聲 餓鬼飢渴逼 求索飲食聲

【譯】地獄有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十八地獄等等。在地獄受種種楚苦的聲音,這位法師皆能聽到。餓鬼飢渴所逼迫的聲音,到處尋求飲食的聲音,這位法師皆能聽到。餓鬼因為業力所感,咽細如針,腹大如鼓,永遠吃不飽。為什麼?因為食物到口,變成火燄,看水是血而不能飲,故名餓鬼。是什麼原因成餓鬼呢?因為這人在世時,誹謗三寶、破壞三寶,故死後為餓鬼。目犍連尊者,他是神通第一。有一天,他去尋找他死後的母親在何處?發現他母親在餓鬼道中,身焦如焚,十分可憐。尊者乃用缽盛飯給他母親吃,不料飯竟變成火炭,無法下嚥。目犍連尊者,見到這種情形,痛哭流涕來問佛:「這是什麼因緣?」佛告訴他:「因為你母親在世時,不但不信佛法,反而毀謗,所以受此倒懸之苦。」佛又說:「你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日,用百種供物,供養眾僧人,請其誦經誦咒,藉此功德,不但你母親得救,就是過去七世的父母,也能得救。」因此每年寺院皆舉行盂籣盆法會(譯為「解倒懸」),超度七世的父母,離苦得樂。

 ◆ 諸阿修羅等 居在大海邊 自共言語時 出於大音聲

【譯】所有的阿修羅,脾氣很大,沒有涵養功夫,所以歡喜鬥爭。他們住在大海邊,互相談話時,發出很大的音聲。為什麼?因為沒有慈悲心,只有仇恨心的緣故。

 ◆ 如是說法者 安住於此間 遙聞是眾聲 而不壞耳根

【譯】這位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安穩住在慈悲處,能聽到很遠的一切聲音,而不會破壞耳根。因為說法的功德所加持的緣故。

 ◆ 十方世界中 禽獸鳴相呼 其說法之人 於此悉聞之

【譯】在十方一切世界之中,所有飛禽和走獸互相爭鳴,互相呼叫的聲音,這位說法的法師,在此完全能聽到,完全能明瞭。

 ◆ 其諸梵天上 光音及遍淨 乃至有頂天 言語之音聲

 ◆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譯】色界大梵天,已經離欲界的淫欲心,寂靜而清淨,天主是尸棄,深信正法,每逢有佛出世時,他先來請佛轉法輪。婆羅門教崇拜大梵天,認為婆羅門是從大梵大口中所生,最為尊貴的人,稱為貴族。剎帝利(王族)是從大梵天臂所生,所以統治全國人民。吠舍(工商農)是從大梵天脅所生,能生產一切應用之物。首陀(奴隸)是最下賤的人,稱為賤族,沒有宗教信仰自由,沒有政治的權力,教育、經濟、待遇皆不平等。

光音天是二禪第三天,此天不但身心能放光,代替說話,而且又可放智慧光來教化眾生。據說地球的祖先是從光音天而來。此天的人,歡喜旅行,到處觀光。有一次,來到地球(成劫期間)發現地肥(類似牛奶)非常甜美,清香可口,形同甘露。一時起了貪心,而飲過量,因而失去神足通,不能返回光音天。遂留住地球,成為人類祖先。

遍淨天是三禪第三天,此天已經得到普遍清淨的快樂,雖然妙樂無窮,仍是有漏之樂。一般行者認為這是安身立命之處,貪圖快樂,便忘了清淨的家鄉,容易墮落。真正修行人,不在此天停住,急急出此天界,到四禪天去。

到福愛天時,有兩條路,一是正路:修無漏定的人,可以直達廣果天,而進入五不還天。一是歧路:修無想定的人,可以到無想天(長壽天),這是外道所住的地方,仍是不究竟之處。暫時寂然不動,等定力攝持不夠時,自然墮於六道輪迴中受生死。好像冰夾魚、石壓草一樣的道理。

有頂天就是無色界最高一層天,也就是非想非非想處天。釋迦牟尼佛當初在雪山修道時,其師修到此天的境界,佛認為不是解脫生死之法,乃離他而去。自己苦修六年,仍然不得了生脫死之法,於是放棄苦行,來到菩提樹下,靜坐思惟,到四十九天的夜裡(此時佛是三十歲,時間是十二月初八日),看見明亮的星星而悟道,證得十二因緣之理,乃是生命之輪。

諸天的言語聲音,這位法師住在此處,完全能聽到,甚至那一個天說什麼言語,也分別清清楚楚,聽得明明白白。

 ◆ 一切比丘眾 及諸比丘尼 若讀誦經典 若為他人說

 ◆ 法師住於此 悉皆得聞之

一切出家的比丘和比丘尼,他們或者讀經典,或者誦經典,或者為他人解說經典,或者恭敬書寫經典。這位法師住於此處,完全能聽到他們在修持那一種法門。

 ◆ 復有諸菩薩 讀誦於經法 若為他人說 撰集解其義

如是諸音聲 悉皆得聞之

【譯】又有一切菩薩,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為他人解說此經,或者撰著此經,或者集解其義。像這樣種種的音聲,這位法師完全都能聽得一清二楚。

 ◆ 諸佛大聖尊 教化眾生者 於諸大會中 演說微妙法

 ◆ 持此法華者 悉皆得聞之

十方諸佛是大聖尊,教化一切眾生。在一切大會之中,演說為實施權,開權顯實的微妙法,受持妙法蓮華經的這位法師,完全都能聽得到。

 ◆ 三千大千界 內外諸音聲 下至阿鼻獄 上至有頂天

 ◆ 皆聞其音聲 而不壞耳根 

在三千大千世界以內和以外,所有一切的音聲,下至無間地獄,上至有頂處天。這位法師皆能聽到其音聲,可是也不會損壞他的耳根。

 ◆ 其耳聰利故 悉能分別知 持是法華者 雖未得天耳

 ◆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譯】因為他的耳根,非常聰利的緣故,所以能分別了知。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未證得天耳通,但是用父母所生的肉耳,就能聽到一切的音聲。為什麼?因為受持法華經的功德之緣故。

眼有五眼,就是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所謂「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圓明法界內,無處不含容。」耳也有五耳。這位法師乃是用父母所生的常耳。因為解說法華經有功德,不但能聽到一切的音聲,而旦還能知道一切的音聲。

 ◆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淨鼻根。聞於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內外種種諸香。

【譯】將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善男子和善女人,他們受持妙法蓮華經,不論是讀、是誦、是解說、是書寫,皆能成就八百鼻功德。用這種清淨的鼻根,可以嗅到三千大千世界內外,乃至上下各方一切的香氣。

 ◆ 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末利華香。薝蔔華香。波羅羅華香。赤蓮華香。青蓮華香。白蓮華香。華樹香。果樹香。栴檀香。沈水香。多摩羅跋香。多伽羅香。及千萬種和香。若末若九若塗香。持是經者。於此間住。悉能分別。

【譯】有須曼那華香,譯為悅意華。此華又香又美,形色非常美麗,令人心悅意足,故為此名。又有闍提華香,譯為全錢華,華是黃色,形如錢狀,故為此名。又有末利華香,譯為鬘華。此華可編製華鬘,掛在身上,以為莊嚴。現在還流行花圈,獻給客人,表示歡迎;獻給死人,表示哀悼。又有薝蔔華香,譯為金色華,花小而香,順風遠揚,其香不散。又有波羅羅華香,譯為重生華。因為這種華,開過一次,能再開一次,故為此名。赤蓮華香,就是波頭摩華。青蓮華杳,就是優缽羅華。白蓮華香,就是芬陀利華。有華樹的香氣,有果樹的香氣。又有牛頭栴檀的香氣,產於印度牛頭山,故為此名。香氣如麝香,在四十里以內,可以嗅到香氣。其性清涼,可冶病,做藥材。又有沉水栴檀的香氣,因為木質堅而重,如同金屬類,放在水中,即刻沉下,故為此名。又有多摩羅跋香,譯為藿香,可以做藥材。又有多伽羅香,譯為根香,它的根異常清香,久聚不散。以及千萬種的合香。或者為末,或者為丸,或者塗香,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就在此間住,完全能分別是什麼的香氣。

 ◆ 又復別知眾生之香。象香。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叢林香。若近若遠所有諸香。悉皆得聞。分別不錯。

【譯】又能分別知道一切眾生的香氣。好像象的香氣、馬的香氣、牛的香氣、羊的香氣。男人的香氣、女人的香氣、童男的香氣、童女的香氣。以及草的香氣、木的香氣、叢林的香氣。不論是近還是遠,所有的一切香氣,完全都能嗅到,分別是什麼香氣,不會錯誤。

 ◆ 持是經者雖住於此。亦聞天上諸天之香。波利質多羅拘鞞陀羅樹香。及曼陀羅華香。摩訶曼陀羅華香。曼殊沙華香。摩訶曼殊沙華香。栴檀沉水種種末香。諸雜華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無不聞知。

【譯】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住在人間,可是也能嗅到諸天的香氣。波利質多羅樹香,譯為天樹王。在忉利天喜見城外,諸天眾在此樹下休息,因為香氣撲鼻,有清涼肺腑之功效。拘鞞陀羅樹香,譯為大遊戲樹。諸天眾在此樹下遊戲作樂。又有曼陀羅華香,譯為小白華。又有摩訶曼陀羅華香,摩訶譯為大,即是大白華。又有曼殊沙華香,譯為小紅華。又有摩訶曼殊沙華香,譯為大紅華。又有牛頭栴檀香,又有沉水栴檀香、種種的末香、種種雜華香。這些種種的天香,和合在一起,所放出香氣。這位法師,無不嗅之,一嗅就知道是什麼香氣。

 ◆ 又聞諸天身香。釋提桓因在勝殿上。五欲娛樂嬉戲時香。若在妙法堂上。為忉利諸天說法時香。若於諸園遊戲時香。及餘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遙聞。

【譯】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又能嗅到諸天人的身香氣味。諸天的天眾,因為持戒非常認真,絲毫不犯,所以身放香氣。我們出家修道人,一定要嚴守戒律,身體自然放香,否則就放出臭味。香代表善,臭代表惡。欲知人是否守戒,嗅其身味,一嗅便知。若行善多就香,若行惡多就臭,絲毫不會錯誤的。凡有體臭的人,趕緊守戒,多行功德,慢慢體臭會變成體香,絕對不是嚇人。過去,有位比丘尼,讀誦妙法蓮華經有若干年的歷史,後來她的口放出香氣。這是不可思議的境界。總而言之,前生是修道者,今生身體不會有狐臭的味道。

釋提桓因是忉利天的天主,他管轄三十三天,所謂諸天。在勝殿享受五欲之娛樂和嬉戲時的香氣,或者在妙法堂為忉利諸天說法時的香氣,或者在一切華園遊戲時的香氣,或者其餘諸天一切男女的身香。這位法師,都能遙聞這種香氣,而能分別是什麼香氣。

欲界的眾生,皆有淫欲心。就是六欲天,也不例外。所謂「四王忉利欲交抱,夜摩執手兜率笑,化樂相視他暫視,此是六天真快樂。」不過比人間的淫欲心減輕而已。等到色界天時,沒有食淫二欲,所以色界雖有體形,而無男女之分別,但仍有物質之欲念,所以還有樓閣宮殿。到了無色界,不但沒有食淫二欲,就是形體也沒有,只有心識而已。由此可證,修道人一定要斷欲去愛,才能超出三界。諸天未斷欲念,故仍然有生死。

 ◆ 如是展轉乃至梵世。上至有頂諸天身香。亦皆聞之。并聞諸天所燒之香。及聲聞香。辟支佛香。菩薩香。諸佛身香。亦皆遙聞。知其所在。雖聞此香。然於鼻根不壞不錯。若欲分別為他人說。憶念不謬。

【譯】這樣的輾轉,乃至色界大梵天,上至有頂天,在這中間諸天的身香,也能嗅到。不但能嗅到,而且分別很清楚,並且也能嗅到諸天所燒香之香氣。以及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所燒之香。聲聞燒的是四諦香,辟支佛燒的是十二因緣香,菩薩燒的是六度萬行香,諸佛燒的是解脫菩提香。這些香氣,雖然在遙遠的地方——常寂光淨土,但是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皆能嗅到這種四聖的香氣,而且又能知道這種香氣所在地。雖嗅此香,也不損害鼻根,也不會判斷錯誤。假使將所見的境界,分別為他人說,他能憶念不會忘記,清清楚楚的記在腦海中,不會有錯誤的情形。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譯】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將前邊所說的義理,再重宣說,用偈頌再詳細說明。

 ◆ 是人鼻清淨 於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種種悉聞知

【譯】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的鼻根非常清淨。在此世界之中,或者是香物,或者是臭物,種種的氣味,完全能嗅知,不會有錯誤。

鼻根不被香塵所染,就會有六根互用的境界。何謂六根互用?眼睛能聽聲,耳朵能見色,鼻子能嚐味,舌頭能嗅香,身體能知法,意識能覺觸;這就是六根互用的境界。每一根都有六根作用,你說妙不妙?其實一點也不妙,修道人修到爐火純青的時候,都會產生這種作用,沒有神祕可言,只不過生理方面起了變化而已。

一般人只知眼能見色,耳能聽聲,鼻能嗅香,舌能嚐味,身能覺觸,意能知法。如果對他說六根互用的境界,他認為是癡人說夢,是不可能的事。等他修到此境界時,不說也會明白了;所以佛法不在說而在行。到時候,見而不見,聞而不聞,嗅而無嗅,嚐而無嚐,觸而未觸,緣而未緣。不被境界轉,才有六根互用的成就。

 ◆ 須曼那闍提 多摩羅栴檀 沉水及桂香 種種華果香

【譯】須曼那華香、闍提華香、多摩羅香、栴檀香、沉水香、桂木香、種種華香、種種果香。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便知是什麼草木之香。

及諸眾生香 男子女人香 說法者遠住 聞香知所在

又能知道眾生的香,如馬牛羊等的香。又能知道男子的香和女人的香。說法華經的法師,雖然住在很遠的地方,一嗅到香氣,便知香氣在何處。

 ◆ 大勢轉輪王 小轉輪及子 群臣諸宮人 聞香知所在

【譯】轉輪聖王分為四種:有金輪王管轄四天下,銀輪王管轄三天下,銅輪王管轄二天下,鐵輪王管轄一天下。金輪王為大勢轉輪王,他有千子,又有七寶:1、輪寶。2、象寶。3、馬寶。4、珠寶。5、女寶。6、藏寶。7、兵寶。其餘三輪王皆為小轉輪王。

大轉輪王、小轉輪王、千子、群臣、宮人等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他們的所在地。由此可證,鼻子也有眼睛的功能。

 ◆ 身所著珍寶 及地中寶藏 轉輪王寶女 聞香知所在

【譯】身上所戴一切珍寶,地下所藏一切寶礦,轉輪聖王和寶女的行蹤。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所在之處。

 ◆ 諸人嚴身具 衣服及瓔珞 種種所塗香 聞香知其身

【譯】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他們用來莊嚴身體的飾物,好像衣服及瓔珞,以及種種所塗之香。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其身的莊嚴具是什麼。

 ◆ 諸天若行坐 遊戲及神變 持是法華者 聞香悉能知

【譯】三界諸天的天眾,或者行走,或者坐禪,或者遊戲,或者神變。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他們在做什麼。

 ◆ 諸樹華果實 及酥油香氣 持經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譯】所有一切的樹、一切的華、一切的果實,以及酥油點燈的香氣。這位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住在此處,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其所在之處。

 ◆ 諸山深險處 栴檀樹華敷 眾生在中者 聞香悉能知

【譯】在深山穹谷很危險的地方,有栴檀樹開花,很茂盛很香豔。所有的眾生,在深山中做什麼,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明明白白的曉得。

 ◆ 鐵圍山大海 地中諸眾生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譯】鐵圍山和大海,以及地中的一切眾生。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他們所在的地方,清清楚楚,不會錯誤。

 ◆ 阿修羅男女 及其諸眷屬 鬥諍遊戲時 聞香皆能知。

【譯】阿修羅的男女,都有爭勝鬥狠的心理。如有不如意,就發脾氣。好像釋提桓因的夫人——阿修羅王之女,她非常嫉妒,常和天主發脾氣,甚至發生戰爭。阿修羅的男女和眷屬,在遊戲時,以鬥爭為娛樂,以發脾氣為消遣,習以為常,不足為怪。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就能知道他們的情形。

 ◆ 曠野險隘處 師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聞香知所在。

【譯】在曠野無人住的地方,或者在最危險狹隘的地方。或有獅子、大象、老虎、豺狼,或有野牛、水牛等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就知道他們所在的地方。

 ◆ 若有懷妊者 未辨其男女 無根及非人 聞香悉能知

【譯】假使有女人,已懷胎孕,無法辨別是男是女,或者是鬼胎,或是怪胎。這位法師,因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一嗅香氣,完全能曉得清楚,不會判斷錯誤。

 ◆ 以聞香力故 知其初懷妊 成就不成就 安樂產福子。

【譯】因為用嗅香氣力量的緣故,能知道孕婦懷胎的情形。成熟了還是未成熟?一嗅香氣便知。好像水果,熟了可以摘下來,未熟不可摘下來,所謂「瓜熟蒂落」。這是自然現象,不可用強迫手術來催生,對母子皆有危險性。現在流行墮胎,這是最不人道的事。那些謀財害命的醫生,皆種下罪大惡極的因果。

胎兒在母腹中住十個月才成就,可以生出來,母子一定平安。若是在七個月生出來,那是不成就,嬰兒的生存率很低。女人在生小孩子的時候,十分危險,在生死關頭徘徊,生命和閻羅王只隔一屑紙那樣的近。如果皈依三寶,讀誦經典,就能安樂產生有福報的兒子。

 ◆ 以聞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癡恚心 亦知修善者。

【譯】因為嗅香力的緣故,能知男人所想念是什麼?又能知女人所想念是什麼?不外所想的是染欲的事。因為愚癡的緣故,才想男女之事。得者歡喜,失之瞋恚。這種種心理,這位法師完全了解,也知道那一個人是修善法的行者。

地中眾伏藏 金銀諸珍寶 銅器之所盛 聞香悉能知。

又能知道地下所藏的寶礦,或者是金礦,或者是銀礦,或者是珍寶等。在銅器皿中所盛是什麼東西?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 種種諸瓔珞 無能識其價 聞香知貴賤 出處及所在。

【譯】有種種的瓔珞,瓔珞是用七寶(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所編製成串,懸掛在衣服之上,成為裝飾品。好像現在女人所戴的項鍊一樣。當時(佛在世時)印度貴族男女皆佩之,表示莊嚴的意思。你們看!所有的菩薩,身上都有瓔珞。在普門品上說:「無盡意菩薩,解頸眾寶珠瓔珞,價值百千兩金,而供養觀世音菩薩。」

瓔珞的價值,凡夫是無法估價,不知是貴,也不知是賤,無法知道值多少錢?可是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是貴是賤,珠寶的出產在那裡,現在在那裡?

 ◆ 天上諸華等 曼陀曼殊沙 波利質多樹 聞香悉能知

【譯】忉利天有很多種華樹,好像小白華和小紅華,以及天樹王等。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 天上諸宮殿 上中下差別 眾寶華莊嚴 聞香悉能知

【譯】忉利天上,有許多宮殿,但是分為上中下三等,各有差別。無論那一種宮殿,都用種種寶和種種華來莊嚴。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能完全知道。

 ◆ 天園林勝殿 諸觀妙法堂 在中而娛樂 聞香悉能知。

【譯】忉利天的花園中,所有的大樹,皆用七寶所莊嚴,其枝幹是用玉所成,其葉是用金銀所造,其華是用珍珠所造成的,其果是用瑪瑙所造成的。園中的勝殿,是天人娛樂之處所。諸觀和妙法堂,是天人論事如法不如法之處所。這位法師,一嗅香氣,便知天人在其中娛樂的情形。

 ◆ 諸天若聽法 或受五欲時 來往行坐臥 聞香悉能知。

【譯】諸天的天眾,來到妙法堂聽釋提桓因講佛法,或者在勝殿享受五欲娛樂時。或者來,或者去,或者經行,或者坐禪,或者是臥,或者是立,種種的姿態。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

 ◆ 天女所著衣 好華香莊嚴 周旋遊戲時 聞香悉能知。

天女所穿的衣服,既輕又豔麗,皆用上妙的華香來莊嚴,芬芳撲鼻,令人陶醉。她們不但美麗,而且莊嚴,她們周旋於遊戲之間,翩翩起舞,快樂無比。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她們遊戲時的情形。

 ◆ 如是展轉上 乃至於梵世 入禪出禪者 聞香悉能知

【譯】這樣向上發展,乃至到色界梵世,或者入禪定,或者出禪定。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天上的人,皆修禪定,按照禪定的粗細深淺來決定或升或降。初禪天名為離生喜樂地,就是離開欲界眾生的快樂,而生特別的快樂。二禪天名為定生喜樂地,在定中得到無比的喜樂。此時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不飢不渴。三禪天名為離喜妙樂地,離開二禪的境界,得到妙不可言的快樂。四禪天名為捨念清淨地,把快樂的念也捨棄了,到達無為而無不為的地步,心中非常清淨,而無雜染。這是禪定初步的境界,還是凡夫的境界,並非聖人的境界。若繼績努力,再接再厲的用功,到五不還天時,才入聖人法性流,逆凡夫六塵流。

 ◆ 光音遍淨天 乃至於有頂 初生及退沒 聞香悉能知。

【譯】一般人只知頭上的天,而不知天外有天,在宇宙之間,有無量的天。以佛經所說,在欲界有六天,在色界有十八天,在無色界有四天,共二十八天。這是狹義的說法,若是廣義來說則有無量的天。在每一天之中,便有一個天主。外道只知有一個天主,其實有無量的天主,天主並沒有特別的了不起,如人間皇帝一樣的普通平常。

 ◆ 天主在佛教中,不過是個護法神而已,地位甚低,在佛前只有站著的身份,沒有坐著的資格。為什麼?因為他是護法神嘛!好像韋陀菩薩、伽藍菩薩,手持金剛寶杵,站在佛前來保護佛。

【譯】光音天是色界第六層天,此天人用光來說話,代表音聲。遍淨天是色界第九層天,此天人普遍得到清淨的安樂。有頂天是無色界第四層天,也就是三界二十八層天,最高一層天,名叫非想非非想處天。此天的壽命有八萬大劫,可是到墮落時,照樣受輪迴之苦。外道認為這是最高的境界。出了此天,才能了分段生死,到無學位,證得四果阿羅漢,將見思二惑斷盡。所謂「諸漏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己辦,不受後有。」這是阿羅漢的境界。

 ◆ 我們所見的天,是四王天。東邊是持國天王,南邊是增長天王,西邊是廣目天王,北邊是多聞天王。每位天王有八員大將軍,鎮守忉利天的四方,防禦阿修羅兵的侵犯。現在護法韋陀菩薩,就是三十二員大將之一,他在賢劫千佛中,將為最後一位佛,名號為樓至佛。

【譯】四王天一晝夜的時間,等於人間五十年。此天的壽命是五百歲,那麼,計算有人間九百十二萬五千年。其他天壽,按此數次第加倍計算之。

從最初生到天上去,以及到退沒——五衰現象發生為止。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道,清清楚楚,沒有錯誤。

 ◆ 諸比丘眾等 於法常精進 若坐若經行 及讀誦經典。

【譯】一切比丘和一切比丘尼等,他們對於佛法勇猛精進,修持學習,沒有懈怠的時候。或者是坐禪,或者是經行,或者是讀經典,或者是誦經典,非常用功,沒有躲懶偷安,所謂「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

◆ 或在林樹下 專精而坐禪 持經者聞香 悉知其所在。

【譯】他們或者在林中大樹下,專一精進在坐禪。因為林中清淨,空氣新鮮,容易得到輕安三昧,有人問:「入定和睡覺有何不同?」入定時,心中明白,端然正坐,身不動不搖,頭不低不偏。這是寂而常照,照而常寂的境界。睡覺時,什麼也不知道,甚至鼾聲如雷,姿勢恰好相反。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一嗅香氣,完全知道他們所在之處,修持什麼法門。

 ◆ 菩薩志堅固 坐禪若讀誦 或為人說法 聞香悉能知。

【譯】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們的志願非常堅固,無論遇到什麼障礙,不會生退轉心。有堅忍不拔的意志,有百折不撓的精神。不論是坐禪,或者是讀誦經典,或者是為人說法。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

 ◆ 在在方世尊 一切所恭敬 愍眾而說法 聞香悉能知。

【譯】在十方世界中,無論在那一方的世尊,皆為一切眾生所恭敬。佛憐愍眾生的緣故,所以為眾生演說了生脫死、離苦得樂的妙法。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佛在那一方。

 ◆ 眾生在佛前 聞經皆歡喜 如法而修行 聞香悉能知

【譯】所有的眾生,在佛座之前,聆聽佛演說經典,皆大歡喜,甚至踴躍。聽經之後,如法修行,依教奉行。這位法師,一嗅香氣,完全能知曉。何人如法修行,何人不如法修行,悉知悉見。鼻子就有眼睛和耳朵的功能,能看能聽,你說妙不妙?妙法蓮華經處處是妙不可言!

 ◆ 雖未得菩薩 無漏法生鼻 而是持經者 先得此鼻相

【譯】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雖然未證得菩薩無漏法生鼻。因為受持此經典的緣故,好像已先得到此鼻相。

 ◆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舌功德。若好若醜。若美不美。及諸苦澀物。在其舌根。皆變成上味。如天甘露。無不美者。

【譯】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佛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受持的善男子和受持的善女人,他們若能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解說此經、或者書寫此經。依照法華經的道理修持,能證得千二百舌功德。舌不但能說法,而且又能說圓融無礙的妙法,所以舌的功德最大,具足圓滿。

舌有說法的功德,也有說是說非的罪過。若是不說法,而說是非,或說邪言邪語,那就有一萬二千的罪過。為什麼?因為舌能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越造越多,造成無量無邊那樣多的過錯。造惡業的舌,吃東西不辨味,分不出苦辣酸甜鹹五味。無論如何香的食物,也不知香。若是造善功德的舌,能知食物的味是好(美)的,還是醜(不好)的。無論是美的,或者不美的;不管是苦味,還是澀味,一到舌根,飲食皆變成無上妙味,好像是甘露那樣的甜美而清香,沒有不美好的妙味。

這個苦字,可以當苦味講,又可以當受苦來講,所謂「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在中國有兩句話,形容讀書人的勤苦:「受盡十年寒窗苦,一舉成名天下知」。古時候的人,讀書是一個人在書房苦讀,讀四書、讀五經;白天也讀、夜間也讀,沒有休息。沒有朋友聊天,更沒有娛樂消遣,所謂「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這樣的用功,經過十年寒窗苦,學問豐富,字寫得很工整,等科舉時,三元及第,金榜題名,中了狀元。這時,天下人皆知某某人中了頭名狀元,光宗耀祖,婦孺皆知。以前無人知是苦,現在天下知是甜,所謂「苦盡甘來」。從前窮人學文,富人習武,所以說寒窗苦。

 ◆ 若以舌根。於大眾中有所演說。出深妙聲。能入其心。皆令歡喜快樂。

【譯】若用舌根在大眾之中,演說甚深微妙法,這種妙聲能入聽眾的心中,令他們生歡喜心,快樂到極點,情不自禁踴躍起來。

 ◆ 又諸天子天女。釋梵諸天。聞是深妙音聲。有所演說。言論次第。皆悉來聽。

【譯】又有一切天子和天女,又有帝釋天、大梵天以及諸天的天主,他們聽到這種深妙的音聲,心生歡喜。凡是這位法師有所演說,所發表的言論,前後連貫,有條不紊,分門別類,不是雜亂無章,所以他們皆來聽講。

 ◆ 及諸龍。龍女。夜叉。夜叉女。乾闥婆。乾闥婆女。阿修羅。阿修羅女。迦樓羅。迦樓羅女。緊那羅。緊那羅女。摩侯羅伽。摩侯羅伽女。為聽法故。皆來親近恭敬供養。

【譯】又有龍男和龍女,又有夜叉男和夜叉女,又有乾闥婆男和乾闥婆女,又有阿修羅男和阿修羅女,又有迦樓羅男和迦樓羅女,又有緊那羅男和緊那羅女,又有摩侯羅伽男和摩侯羅伽女。這些天龍八部為聽這位法師演說妙法蓮華經的緣故,完全來親近、恭敬、供養這位法師。

 ◆ 及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王。大轉輪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乘其宮殿。俱來聽法。

【譯】又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在家侍奉三寶的男人)、優婆夷(在家侍奉三寶的女人)、國王、王子、群臣、眷屬、小轉輪聖王(銀、銅、鐵三輪王)、大轉輪聖王(金輪聖王)、七寶千子、內外眷屬等,皆乘其宮殿,俱來聽法。聽什麼法?聽妙法蓮華經的妙法。

 ◆ 以是菩薩善說法故。婆羅門居士。國內人民。盡其形壽。隨侍供養。

【譯】因為這位法師是菩薩法師,善於解說妙法蓮華經的緣故,所以婆羅門(修清淨行)和居士(居家修道之士),以及國內的人民,他們盡其形壽,隨時隨地侍候和供養這位菩薩法師。

 ◆ 又諸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常樂見之。是人所在方面。諸佛皆向其處說法。悉能受持一切佛法。又能出於深妙法音。

【譯】又有一切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這四聖者,都歡喜見到這位法師,無論在何方,十方諸佛都向他所在的地方說法。這位法師,他能完全受持諸佛所說的一切佛法。又能用淺顯的道理說出甚深微妙的法音。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譯】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悲心切切,願意將前邊的義理,重新再宣說一遍,用偈頌來說明。

 ◆ 是人舌根淨 終不受惡味 其有所食噉 悉皆成甘露。

【譯】這位法師,他的舌根得到清淨,自性也清淨,始絲不受惡味所轉,而能轉惡味成妙味。無論是吃什麼食物,一入舌根完全都變成甘露妙味,也就是無上醍醐妙味。

 ◆ 以深淨妙聲 於大眾說法 以諸因緣喻 引導眾生心

 ◆ 聞者皆歡喜 設諸上供養。

【譯】這位法師,用甚深清淨微妙的聲音,在大眾之中,演說妙法。用種種的因緣和種種譬喻,引導眾生發菩提心,成就佛果。聽法的眾生,皆大歡喜。眾生預備一切最上的供養具,來供養這位法師。

 ◆ 諸天龍夜叉 及阿修羅等 皆以恭敬心 而共來聽法。

【譯】天龍八部,本來有鬥爭心,但皈依佛之後,將瞋恨心變成慈悲心,發願做護法善神。他們都以恭敬心來聆聽這位法師說法。

 ◆ 是說法之人 若欲以妙音 遍滿三千界 隨意即能至。

【譯】這位解說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想用甚深微妙的法音,能遍滿三千大千世界。只要這樣的觀想,那麼,妙音就能隨意而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的耳根。

 ◆ 大小轉輪王 及千子眷屬 合掌恭敬心 常來聽受法

【譯】大轉輪聖王和小轉輪聖王,以及千子和眷屬們,他們都合掌,恭恭敬敬來到法會,聽受法師所講的佛法。有些人聽法師請經說法,覺得勝於讀經典,所謂「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 諸天龍夜叉 羅剎毗舍闍 亦以歡喜心 常樂來供養。

【譯】三界的諸天,四海的龍王,以及夜叉、羅剎、毗舍闍等。鬼本來不生歡喜心,可是現在也生歡喜心,常常樂意來供養這位法師。

 ◆ 梵天王魔王 自在大自在 如是諸天眾 常來至其所。

【譯】大梵天王(尸棄)和魔王(波旬)以及自在天(欲界他化自在天)和大自在天(色界究竟天),這些諸天的天眾。常來法師所住之處所,聆聽佛法,供養法師。

 ◆ 諸佛及弟子 聞其說法音 常念而守護 或時為現身。

【譯】十方諸佛和他們的弟子(聲間、辟支佛、菩薩),他們聽到這位法師所說妙法的音聲,就常憶念這位法師,而守護這個道場。或者有時候,十方諸佛及其弟子,現身來見這位法師。這是受持妙法蓮華經功德的感應,所謂「感應道交」的境界。

 ◆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八百身功德。得清淨身。如淨琉璃。眾生喜見。

【譯】把前邊的義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修行的男人和修行的女人,他們若能受持妙法蓮華經,或者讀此經、或者誦此經、或者解說此經、或者書寫此經,就能得到八百身功德。得清淨的身體,如同清淨琉璃一般的光明,所有的眾生,統統歡喜見到這位法師。

 ◆ 其身淨故。三千大千世界眾生。生時死時。上下好醜。生善處惡處。悉於中現。

【譯】因為身體清淨的緣故,所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眾生,或者生的時候、或者死的時候、或者在天上、或者在地獄,相貌是美的還是醜的,生處是善的還是惡的?統統在清淨的體中現出,清清楚楚不會雜亂。這個清淨身就是一個大圓鏡,能現一切像。

 ◆ 及鐵圍山。大鐵圍山。彌樓山。摩訶彌樓山等諸山。及其中眾生。悉於中現。

【譯】以及鐵圍山(在四大洲外有山圍繞)和大鐵圍山(在大千世界外有山圍繞),彌樓山和大彌樓山等的諸山,在其中的眾生,完全在淨身中現出來。這個淨身,又好像雷達似的,無論從那方飛來的飛機,一清二楚的看見。

 ◆ 下至阿鼻地獄。上至有頂所有及眾生。悉於中現。

【譯】向下到無間地獄,向上到非想非非想處天,所有的境界和所有的眾生,完全在淨身中現出。又好像電視機一樣,只要把頻道調整正確,就有畫面出現。頻道就是佛法,修道人把佛法研究明白,就會有這種境界現出。

 ◆ 若聲聞辟支佛菩薩諸佛說法。皆於身中現其色像。

【譯】或者是聲聞、或者是辟支佛、或者是菩薩、或者是諸佛,他們在十方世界說法,都能在這位法師清淨的身上,現出其色像。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譯】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再宣說前邊的義理,用偈頌來說明。

 ◆ 若持法華者 其身甚清淨 如彼淨琉璃 眾生皆喜見

【譯】假使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的身體是非常清淨,沒有染污,好像清淨琉璃一般的明亮。所有的眾生,都歡喜見到這位說法的法師。

 ◆ 又如淨明鏡 悉見諸色像 菩薩於淨身 皆見世所有。

 ◆ 唯獨自明了 餘人所不見。

【譯】這個清淨身,又好像清淨的明鏡,完全能見到一切的色像。色像來則映之,去則無之,不留影子。菩薩在清淨身中,能看見世界所有的色像。這種境界,唯獨菩薩自己才能明白瞭解,其他的人是看不見的。

 ◆ 三千世界中 一切諸群萌 天人阿修羅 地獄鬼畜生

 ◆ 如是諸色像 皆於身中現。

【譯】在三千大千世界之中,所有一切眾生和一切境界。好像天上的人和人間的人,及阿修羅(這是三善道),以及地獄、餓鬼、畜生(這是三惡道),這樣六道中的一切色像,皆在菩薩淨琉璃身中現出。不但清清楚楚,而且也不雜亂。

 ◆ 諸天等宮殿 乃至於有頂 鐵圍及彌樓 摩訶彌樓山

 ◆ 諸大海水等 皆於身中現。

【譯】三界諸天的宮殿,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天,鐵圍山和彌樓山,以及大彌樓山。所有一切大海的水,都在受持妙法蓮華經這位法師,他的清淨身中現出來。

 ◆ 諸佛及聲聞 佛子菩薩等 若獨若在眾 說法悉皆現。

【譯】十方諸佛和聲聞、辟支佛、菩薩等,或者單獨一人,或者在大眾之中,說法教化眾生。完全都在清淨如琉璃身中現出。這種境界,真是不可思議,妙不可言。

 ◆ 雖未得無漏 法性之妙身 以清淨常體 一切於中現。

【譯】這位受持妙法蓮華經的人,雖然未能證得無漏的聖果,尚未獲得法性的妙身。可是父母所生清淨的常體,所有一切的一切,皆在淨身中現出。這種境界,只有他本人能知道,其他的人是不能曉得的。

 ◆ 復次常精進。若善男子善女人。如來滅後受持是經。若讀若誦。若解說。若書寫。得千二百意功德。以是清淨意根。乃至聞一偈一句。通達無量無邊之義。

【譯】把前邊的道理再說一次。釋迦牟尼佛又喚一聲,常精進菩薩!假使有修行的男子和修行的女人,在將來佛滅度之後,有人受持這部妙法蓮華經者,或是讀、或是誦、或是解說、或是書寫,能得千二百意功德。以這種清淨的意根,乃至於就是聽到一首偈頌,或者聽到一句經文,就能通達全部經文的義理。

 ◆ 解是義已。能演說一句一偈。至於一月四月。乃至一歲。諸所說法。隨其義趣。皆與實相不相違背。若說俗間經書。治世語言。資生業等。皆順正法。

【譯】明白瞭解這種義理之後,就能觸類旁通,為眾生演說妙法,解釋妙理。就是一首偈頌,或是一句經文,而能發揮無量無邊的道理。一句經文,一首偈頌,甚至講一個月(代表一乘實相法),或者講四個月(代表小乘四諦法),或者講一年(代表十二因緣法)。雖然是一句法,能令其合到一切法上。所說一切法,隨順義理的趣向。所說的道理,都合乎實相,合乎第一義諦,絕對不會違背實相的義理。

【譯】或者講說世間一切的經書,如四書五經等,或者是治世的語言,或者是資生的事業等,皆和順正法,不相違背。一切按照八聖道去實行,以八聖道作為規範。

 ◆ 三千大千世界。六趣眾生心之所行。心所動作。心所戲論。皆悉知之。雖未得無漏智慧。而其意根清淨如此。是人有所思惟籌量言說。皆是佛法。無不真實。亦是先佛經中所說。

【譯】所有三千大千世界中的六趣眾生,他們心中所想行的事、所起的動作、所生的妄念、所有的戲論,這位法師皆能知曉。他雖然未證得無漏的智慧,可是他的勝意根得到清淨。這位法師所思惟、籌量、言說,都是佛法、妙法、不思議法。為什麼?因為他受持妙法蓮華經,所想的和所行的,都是真責不虛。所說的法和所修的道,都是真實的妙法門,都是先佛所說的道理。雖然全部佛經沒有讀完,可是已經明瞭經中大意。為什麼?因為得到妙三昧的境界。

 ◆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譯】在這個時候,釋迦牟尼佛願意將前邊經文的義理,再宣說一遍,用偈頌來說明。

 ◆ 是人意清淨 明利無濁穢 以此妙意根 知上中下法。

【譯】這位法師的勝意根,甚為清淨。不但明而且利,沒有染濁污穢。以這種微妙的勝意根,能知上中下的佛法,所謂「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 乃至聞一偈 通達無量義 次第如法說 月四月至歲。

【譯】就是僅僅聽一首偈頌,就能通達無量的義理。次第如法解說,絕對不是雜亂無章的說法。解說一首偈頌,或者講一個月,或者講四個月,或者講一年,得到樂說無礙的境界。

 ◆ 是世界內外 一切諸眾生 若天龍及人 夜叉鬼神等。

【譯】在三千大千世界內外,所有一切眾生,或者是天上的人,或者是人間的人,或者是諸龍、夜叉、鬼神等等。

 ◆ 其在六趣中 所念若干種 持法華之報 一時皆悉知。

【譯】在六道輪迴中的一切眾生,他們所想念有若干種。但是受持妙法蓮華經所得的果報,在同時便知一切眾生起心動念,清清楚楚。那個眾生願做牛做馬,那個眾生願做老虎獅子,那個眾生願做魚龜蝦蟹,那個眾生願做雞鴨鵝鳥,都能曉得,一想便知前因後果。

 ◆ 十方無數佛 百福莊嚴相 為眾生說法 悉聞能受持。

【譯】在十方世界有無數億佛,他們因為往昔時,曾經三祇修福慧,百劫種相好,所以有百福莊嚴妙相好身。為一切眾生演說妙法。所有的佛法,眾生聆聽之後,便能受持,依法修行。

 ◆ 思惟無量義 說法亦無量 終始不忘錯 以持法華故。

【譯】能由一種道理,聯想到無量的道理;由無量道理,仍歸還圓悟一個道理。所謂「一本散為萬殊,萬殊仍歸一本」。說法也是無量無邊,始終不會把佛法忘記,或者講錯法,絕對沒有這種情形發生。為什麼?因為深妙受持妙法蓮華經義理的緣故。

 ◆ 悉知諸法相 隨義識次第 達名字語言 如所知演說。

【譯】因為有大智慧,通達了悟諸法實相的道理。何謂實相?就是無相: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有此四相,便是凡夫;無此四相,便是聖人。而沒有這四種相,並不是沒有如實清淨的相。這一點要弄清楚。

隨著經義,便講次第的法,前後要連貫,有系統有次序,令聽者容易明白。通達名字的解釋,言語的技巧,得到文字般若,言語三昧,照所悟所知的道理,來為眾生演說妙法。

 ◆ 此人有所說 皆是先佛法 以演此法故 於眾無所畏。

【譯】受持妙法蓮華經的法師,他所說的法,皆是先前諸佛所說的妙法。不過,他又重新說一遍而已。因為他演說妙法的緣故,所以在大眾之前,沒有畏懼,能滔滔不絕為眾生說法,頭頭是道分析清楚,有天華亂墜,地湧金蓮的境界。

 ◆ 持法華經者 意根淨若斯 雖未得無漏 先有如是相。

【譯】受持法華經的法師,他的意根清淨,就像這樣的情形。雖然未證得無漏的智慧,但是先得到這樣的形相。

 ◆ 是人持此經 安住希有地 為一切眾生 歡喜而愛敬。

【譯】受持法華經的法師,安住在最希有的地方。他為一切眾生所歡喜,受一切眾生所愛敬。

 ◆ 能以千萬種 善巧之語言 分別而說法 持法華經故。

【譯】能用千萬種語言,善巧方便的譬喻,詳細分別的言辭,來為眾生說妙法。為什麼能有這樣的智慧呢?因為受持妙法蓮華經的緣故。

https://www.ifreesite.com/scriptures/lotus-sutra-19-a.htm

上一篇:四大部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