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阿勇易名虞允文 初生之犢露頭角
賴布衣進屋后,把大宋移都之事告訴虞訓,虞訓說︰“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就務須這么憂心了,還是先料理好阿勇的事再說吧﹗”
賴布衣說︰“老丈對阿勇的事。是不是已有對策?”
虞訓說︰“阿勇曾經得過龍穴之助,若驟然住進郡號,仍然會陰陽失調。所以我打算將我身上的靈氣傳給阿勇,待數年之后,阿勇便可遷入郡號了。”
于是,賴布衣要阿勇跪地叩謝,並且拜虞訓為義父,從此改姓虞,字允文,以避陳家祖墳的青氣。而賴布衣則表示要繼續尋找龍脈,四處遊覽,以精進其堪輿之術。阿勇自然是舍不得,但為了要在郡號潛修,也不得不與恩師話別。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此時虞允文已是個英挺的青年,虞訓待他視如己出,而虞允文也非常孝順他。這一日虞訓突然生了一場怪病,虞允文心裡非常焦急,連忙到市街上去為義父買藥。
虞允文到鎮西的一家藥鋪買完藥后,就急著趕回郡號。忽然,他聽見不遠處有喧嘩聲,虞允文便上前去看個究竟。原來是一個樵夫不慎勾破了一位公子的衣物,連忙鞠躬道歉,但公子卻絲毫不加理會,命令身旁的家仆痛打樵夫,樵夫被打得鼻青眼仲,血流滿面,卻也不吭一聲,而圍觀的人卻沒有一個敢出面阻止。
虞允文本想上前搭救,但想起義父正等著他手上的藥,只得轉頭上路。沒想到他才走了幾步,忽然聽見有人叫︰“阿勇﹗阿勇﹗”虞允文覺得奇怪,怎么會有人知道他的本名呢?于是回頭細看,竟然是三年未見的恩師--賴布衣。
虞允文看見久違不見的恩師,正想開口說話,卻不料賴布衣開口的第一句話竟是︰“趕快去追那個樵夫﹗”
虞允文聽后覺得很奇怪,便告訴賴布衣,虞訓臥病在床,正等著藥治病。賴布衣見他猶豫不定,連忙說︰“你義父的藥就由我送去,剛才那位樵夫是武界奇才,你找到他之后,一定要向他拜師學藝。”虞允文聽完,大感不解,那位被打得如此淒慘的人,怎可能是武界奇才呢?但恩師說的話又不可能出錯,于是便趕緊去找那位樵夫。
他四處打聽,知道樵夫出了城,往溪邊方向走去。追了數裡,他終于看見樵夫正準備走進山邊的一幢茅草屋。于是虞允文跑到屋前,大喊︰“師父,請開開門﹗”
樵夫出來,問︰“你有什麼事嗎?”
虞允文答︰“請師父收我為徒。”
樵夫大怒︰“我有什麼可以教你的?你最好離我屋子遠一點﹗”說完,便用力關上門。
虞允文雖然碰了個硬釘子,但他深信賴布衣所說的話,所以便跪在門前,直到天亮。 天一微亮,樵夫準備上山砍柴,他一打開大門,便看見虞允文跪在地上,不禁大吃一驚地說︰“小伙子,你這么做是為什麼?我與你素不相識,你怎么半路認師父呢?”
虞允文答︰“這是我恩師交代的,一定要拜你為師。”
樵夫說︰“你師父是何人?”、
虞允文答︰“我恩師是堪輿國師賴鳳岡。”
樵夫聽了,哈哈大笑兩聲,然後把跪在地上的虞允文扶起來,對他說︰“不瞞你說,我是當朝兵部尚書陳伯康,如今皇上因受奸人秦儈的蠱惑,國事一片混亂。所以我才微服出巡,想找一位文武全才的有為之士,以備將來能與金人對抗。既然你是我最仰慕的賴國師所推舉的,我就傳授給你一些武學,只是千萬不要稱我為師,我們年齡相仿,不如你就稱我為兄好了。”
虞允文欣然點頭,自此數個月,每日專心習武,沒有一日懈怠,另外陳伯康還教他研習三韜六略,以及孫子兵法。直到有一天,陳伯康接到一封信后,把虞允文叫到面前來,說︰“朝中有軍報傳來,指出金兵己開始南侵,所以我現下必須返朝率兵抵御。日后,你要把我傳授給你的武學,勤加練習,不出半年,我想你的成就將與我不分軒輊。”
虞允文當場跪謝陳伯康,畢竟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即使只是以兄弟相稱,但虞允文已將陳伯康的教誨銘記在心。等陳伯康走后,虞允文返回郡號,見到賴布衣、虞訓身體康健,心中的石頭終于放了下來。當夜,三人一話家常,虞允文也將這些日子來的點點滴滴,詳細地告訴賴布衣和虞訓。
虞允文生性耿直善良,從未與人發生爭執。這一天,他一如往常的上街買菜,途中突然出現二、三十個大漢向他挑釁,其中一個大漢指著虞允文的鼻子說︰“小子,看你在高明鎮住了這么久,卻從不與別人打交道,是不是瞧不起我們啊?”
虞允文說自己從來沒有這個意思,請大家千萬不要誤會。但這些大漢卻不由分說的,朝虞允文亂捶一通。只見虞允文動也不動站在原地,但動手打他的人,卻像捶到了石頭般,痛的在地上大聲哀嚎。
大家看到這種始料不及的情形,紛紛跪地求饒,虞允文非但沒有打他們的意思,反而笑容可掬的把他們扶起,並對他們說︰“人生在世,不過數十年寒暑,你們何必把光陰浪費在爭強好鬥上呢?習武是為了強身報國,不如我們以兄弟相稱,這樣從此可相互切磋武藝。”
于是,數十位大漢就拜虞允文為大哥,而虞允文的武功,也一傳十,十傳百的,成為鎮上談論的話題。
話說這一日,賴布衣正在桌前念書,忽然瞧見一片紅光籠罩在草屋上空,賴布衣一看,便知此微兆是在暗示虞允文的官運就要開始了。心裡正暗自為愛徒慶幸世,突然聽見一陣馬蹄聲,朝著草屋方向而來。“莫非是秦儈所派的追兵?”賴布衣心想不妙,便急忙的找地方躲起來,虞允文看見恩師如此慌張,連忙說︰“恩師,若是真有追兵,來一個,我殺一個,您不用害怕。”
但是賴布衣為了不影響虞允文的官途,仍然堅持躲進屋外的草叢中。不久,有六位騎士在草屋前停下,其中一人走向大門,高聲喊著︰“虞允文接旨。”
虞允文睜大眼睛,滿心疑惑。于是來者又大喊了一次,虞允文這才跪下接旨。
原來是陳伯康向皇帝推薦,所以皇帝便下詔,命令虞允文立刻進京覲見。此時正是金兵大肆擾疆之際,虞允文能為國效力,心中滿是歡喜,他隨便收拾了幾件衣物,隨著六位使者離開了草屋。此時,躲在草叢中的賴布衣,心中卻是憂喜參半,喜的是虞允文終于出人頭地,憂的是此次一別,要到何時才能再見。虞訓連忙安慰他︰“這不是你多年來的心愿嗎?阿勇能有今日,才不枉費你我的一番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