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1-28 23:28:56詩意的GM

【詩生活】詩人座談會 Top13


 
1. 汪老師一開頭便將同學們進來會場時所選的位置作為隱喻,說明大家都要在自己寫的詩(同樣也包括人生)中找到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位置。汪老師並舉了兩個例子,其一是要大家在寫作時其實可以遺忘文字,讓自己回到遠古結繩記事的時代,讓寫作成為極其自然的日常活動;其二則是以吸取花蜜為喻,期望大家可以透過寫詩發現事物最精華的地方。

2. 汪老師形容詩的美就如同天上的星、地上的花,人間的愛情,而詩同時也是一種新鮮的生活感覺,只要你能抓住詩意並描述出來,個人當下的生命狀態即是詩的狀態。

 

 
3. 陳老師提出詩社的人似乎總是少數,並詢問在場的人對詩是否具有熱情呢?而關於這種熱情,陳老師認為詩並非熱情的主體,詩只是一種工具或媒介,讓我們能夠用最貼切的方式傳達熱情。

4. 陳老師認為:與其問大家對詩有熱情嗎?不如換個方式問大家對戀愛有熱情嗎?而詩其實就是熱情,也就是戀愛。我們寫詩是因為快樂而寫詩的(儘管會有憂傷,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並且是要用感情和血液去寫詩,才不是用頭腦或知識去寫詩的!

 

 
5. 對於陳老師「未滿30歲之前都不算成熟」的說法,謝老師提出小詩人融融年紀雖小,詩的創作卻十分成熟,表示每個年齡與詩作的成熟度並非是絕對的。另一方面,也因為詩不是知識,以某些觀點來講,並無所謂的成熟與不成熟。

6. 陳老師談及自己14歲開始寫詩,直到2008年才出詩集,這主要是由於陳老師並不是多產的詩人,而不寫詩的原因則是因為無法找到感動,畢竟人不是永遠活在熱情中的(鍾老師是個例外~);然而另一方面,陳老師則提到詩人即使不寫詩,但對於讀詩這件事卻是絕對不可缺乏的。

 

 
 

 
7. 鍾老師舉自身為例,說明自己隨時隨地都能寫詩,總是對詩的創作保有熱情;鍾老師還曾經投稿報章到第51首詩作才獲選,他幾乎是對此抱著誓死要中的決心。謝老師則補充說像鍾老師這樣,即使沒感動卻也繼續寫詩,這還是有好處的,因為可以幫助提升鍛鍊文字的功力,謝老師也提醒大家,鍾老師之所以能在第51篇入選,正是來自於前面50篇詩作的成就(前仆後繼是也)。

 

 
8. 每位老師都認同:不要強迫自己完成一首詩,必須讓詩自己水到渠成,因此寫詩遇到瓶頸,或是覺得哪裡還不足夠的話,可以試著隔些日子再回頭去將未完成的作品完成。而平常則可以準備一本筆記簿隨身攜帶,若是靈感突然冒出就能夠很快地紀錄下來,成為寫作的材料。

 

 
9. 陳老師提到「一個作家會知道自己的才華到了盡頭」,甚至還嚴肅地說:「詩人如果再也不寫詩,不如給他一把槍算了。」此話讓汪老師不禁汗顏而幽默地表示:「像我這樣的老傢伙停筆的話,大概就會被你修理吧?」以此來勉勵大家要勤於寫作。

10. 談到關於寫詩的痛苦,許多老師也由感而發地表示寫詩真的是很苦,而這樣的痛苦便來自於追求寫出一首自己心目中的好詩,若是自己能耐不夠便會因此感到苦惱,但卻又不能因為這樣的痛苦而停止創作,否則便難以成就一首好詩。

 

 

 
11. 什麼是一首好詩?這個答案其實因人而異,基本上能讓一個人感動的詩,對那人而言便可稱得上好詩,然而這種感動卻是具有落差性和時間性,不僅因人而異,也可能隨著時光流逝而變動。因此所謂的好詩便是希望能突破這樣的落差性和時間性,能讓越多的人深受感動,並且不會隨時間過去而消減那樣的感動。

12. 汪老師建議大家想要把詩寫好,可以先試著把散文寫好;除此之外,他還幽默地表示他自己也會去讀所有人的詩,再從中找到精華之處將它偷過來。謝老師則幫他補充說:這樣的「偷」是指學習技巧,將別人詩作的精華轉化為自己寫詩的養份,並不是全然地「模仿」,儘管天下文章一大抄,但如果寫詩寫成大家的臉都一樣了,終究是難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詩風。

 

 
13. 結論來說,寫詩是須要熱情的,而要寫好一首詩,還必須不斷地閱讀不同風格的詩作,並用心去體會生活的各種詩意,來作為自己寫詩所需的養份。我們必須成為自己心目中的大詩人,寫出自己最滿意的詩作,同時也懷抱著謙虛的心閱讀別人的詩作,只要相信自己,並且不斷努力追求自己所想要的詩意,如此便能在詩的創作之路上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