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10 01:40:57幻羽

【淺識太空磁波】

相关图片 

                     【淺識太空磁波】

電磁波又稱作「電磁輻射」,地球本身就是一個大電磁場,而樣貌多元的不同呈現各種面貌,像太空中的宇宙射線、閃電雷擊或太陽光均是電磁波………

每個人一出生,就擁有200億個神經元,從生理層面的睡覺,吃飯,呼吸,運動,到心理情的各種反應。如:開心憤怒,哀傷恐懼、驚訝等,依據不同的耗能狀態,神經元無時無刻在消失,一直到剩下80億個神經元時,人類也就結束了生命之旅。

我們把神經元比成電燈泡,生氣憤怒時,一次就打破了五萬個電燈泡,所以人類必須學習修身養性,讓電燈泡不要過度消耗。

太空艙降臨地球,就是將天然優質的食品或用品,提升至高次元高能狀態,人們藉由食用或使用這些宇宙的恩賜,讓神經元(電燈泡)的效能提升,且減少消耗量(就像傳統燈泡變成LED),達到回春、健康長壽的境界。

人類生活在四次元空間,所謂的四次元即長、寬、高加上時間,但在整個浩瀚無邊的銀河系,甚至於整個宇宙,卻有五、六、七、八、九...到廿一次元等大生命的磁場存在,本院已於地磁現象與外太空磁波中證實高次元能量之存在,並成功應用於天然素材保健用品的能階激發,此技術統稱N.S.B」。

相关图片

愛因斯坦的著名公式 E=mc2 指出萬事萬物皆有能量,即使是一塊木頭,也是一種凝結的能量,任何能量皆可轉換,木材燃燒後轉化熊熊火焰,火焰也可以轉化機械能,用來發電(火力發電廠)或驅動車輛(蒸汽火車),能量一直以各種面貌在生活中呈現。

發現了模擬自然界「泉水在下、藏於地,及星際光能在上」的奧妙,根據黃帝內經的理論反覆探索,結合了由核能界物理化學界及中西方名醫等權威人士,所組的究團隊,運用高次元科技,經十年發實驗成功,藉由2000年摩洛哥出土之Northwest Africa2737,及1865年印度 Shergotty 等數十種隕石的訊息轉換,創造出充滿天地菁華的高次元太空艙,透過波動能、磁能、能、光能、電能、熱能等六種完整的宇宙能量,直接與人體六十兆細胞共振共鳴,提供使用者欠缺的正能量,排出濁、病、毒等負能量,形成磁場抗衰老養生的最高境界,讓細胞維持有秩序的平衡狀態,達到預防疾病、無病身、有效回春、延年益壽的神奇功效。

人體就像是一個小宇宙,也是大自然的縮影,地─象徵著骨骼、筋與肌肉,水─如同血液,火─代表人體的體溫,風─則是不能間斷的呼吸,除了這四大項生命特徵外,老祖宗的文化遺『黃帝內經』,更調十二經絡與五行、五臟六腑和諧運行,是養生長壽的關鍵重點!

自癒功能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天賦之一,隨著社會型態的演變,高樓大廈取代了平房,讓我們接收不到地氣的滋養;農業社會在烈日下耕作,也不曾發現皮膚癌,是因那時的自癒系統,擁有調節的機制,亞健康充斥的現在,人類迫切需要的正是反璞歸,找回最原始的生命元素!

太空艙的星際光能,隕磁能與波動能,重現長壽村最原始的幸福氛圍,整個艙體,存在著當代最精密的儀器,都測不出來的宇宙正能量,進入太空艙,用緩慢又深長的腹式呼吸法,提高副交感神經系統的作用,使身心放鬆,促進自律神經系統的平衡,正能量之氣,讓地、水、火、風和諧地運行著,十二經絡與五臟六腑,更因這股原始生命能量的釋放,從細胞獲得高含的修護,與氣功高人修鍊的過程雷同,「靜態氣功艙」之美稱由此而起。 


太空中不斷發出神秘共振聲波,古人的預言竟然說對了!

              2017/02/26來源:川陀太空

川陀太空訊 古人認,天體繞地球運動(地心說),當他們運動時就生了神聖的音樂。可以說,我們生活在一個巨大的樂器中。這聽起來可能很愚蠢,但現代科學已經證明們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NASA衛星記錄地球的磁層生的共振聲波,表明我們確實生活在一個龐大的、磁的樂器當中。磁層保護我們不受空間輻射。控制樂器的音符聲音有兩個關鍵的東西,其一是樂器的大小和形狀,其二是這聲音的震動頻率。

這些決定音符的音調和音色,聲音的性質或品質,通過駐波或共振激發儀器內的聲波反彈發出來。優雅簡單,但解釋了可能存在的
富多樣的音樂聲音,從這個角度看,古人的預言竟然說對了。

在地球的保護性磁層中也同樣如此,這是由太陽風造成的。總有一些聲波受壓力震盪在太空介質中傳播。
們和地球上的聲波不完全一樣。太空中充滿了等離子體而不是普通氣體,帶電粒子構成的不同狀態的物質會受電場和磁場的影響。這種相互作用可以生磁波。這些也是壓力波,但一些有磁性。這樣的磁波在磁層中來回反彈,常常達到共振,即在某一合適頻率,磁波能量加而不是很快消失。

大多數樂器只存在一種共鳴,即弦的振動,如吉他,像鼓一樣的膜上的表面波,或像凹槽裏的聲音。然而,在磁層中同時有這三種類型的共振。另一個磁層與常用樂器的區別是如何隨時間變化。在樂器上演奏一個音符幾分鐘、幾小時甚至幾天時,不會對的變化生很大的期待。那是因沒有太多改變。


當然,最終這件樂器可能需要重新上緊弦,但也是在很長時間之後。另一方面,磁層中生的幾乎總是改變,太陽風的波動直接影響到的增和減弱。人們會想像這會改變磁層的音符,因樂器是這樣的。

問題是,不能只聽音符如何改變,因往往不可能確定是什引發了這個波或者屬於一種共振。只是因衛星不能全方位的接收到這些聲音。一個可行的方法是使用給定不同條件的磁層的電腦模型計算所有不同類型的音符的變化。計算出這些音符變化量在百分之三十五到百分之一百零五之間,相當於五個半音到整個音階之間。

得慶倖的是,這些模型也揭示了一些控制因素,如太陽風密度。當然,這些只是計算,需要對現實進行檢驗,所以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不可能聽到這些太空中的磁波,因頻率遠低於人類的聽覺閾,但是衛星可以辨別這樣的電磁波,然後轉換到我們人類可以聽的波段上。



天王星神秘通道每17個小時開合一次,科學家:三十年來非常規律

2017/06/27來源:川陀太空

川陀太空訊天王星的磁場是太陽系所有星球中最奇特的,最近科學家們又發現了更奇特的現象。一個新模型表明,天王星的磁圈邊緣每天似乎都會打開,隨後關上。太陽系中大多數行星自轉圍繞的轉軸都是類似的,在公轉的同時在同一個平面中自轉。磁場角度與軸線限度一致,磁場線從靠近南北極的行星中部形成,把它們包圍在磁氣圈裏。

而天王星則與眾不同。它有一面始終朝著太陽,自轉傾斜面與公轉面之間有98°。磁場軸也是傾斜的,與自轉軸的角度為59°。磁場也不位於星球中央,磁場線產生的地方位於半球距離南極三分之一處。這使得天王星的磁氣圈一片混亂。佐治亞理工學院的Carol Paty表示,在它旋轉的時候,磁氣圈的方向隨時在變化。

為了研究這種旋轉帶來的影響,Paty及其學生研製了一個磁氣圈模型,用來研究它與太陽風之間的相互作用。磁氣圈是抵禦太陽風的屏障:如果兩者的運動方向相同,太陽風會像流水一樣劃過磁氣圈。但儘管如此,如果太陽風吹向天王星的角度與行星的磁場角度一致時,部分顆粒會穿透磁氣圈。

這個現象稱為磁重聯現象,通常出現在地球南北極附近,太陽風粒子流會增強極光。天文學家發現在天王星上,這種現象每天都會發生一次(約等於17個地球小時),磁氣圈保護層不斷開合。這可能也會產生極光。但我們無法確切瞭解在天王星上究竟發生了什麼,畢竟我們唯一一次近距離觀測是在1986年,旅行者2號探測器花了5天時間經過天王星上方。

當時我們有幸能略探究竟,進入了天王星的磁場後,我們發現它與地球,木星,土星之類的完全不同。這短暫的驚鴻一瞥並不詳細,但Paty的模型與這些現象都能吻合。愛荷華大學的George Hospodarsky稱,我們的模型能這麼吻合真是太好了。但真正的驗證要等我們發射軌道器,並獲取在不同情況下的大量資料,看模型是否依然吻合。



太陽風才是扼殺生命的幕後黑手,地球就是下一個

2017/08/31 來源:川陀太空

川陀太空訊 當行星更靠近太陽時,太陽風與行星大氣層對抗產生的壓力會增強。然而,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變化也伴隨著極端紫外線輻射量(EUV)的增加。因此,在上大氣層產生的離子、電子(又稱等離子體)的速率被增加,從而導致氣體的熱壓強上升,以此來對抗吹來的太陽風。在外大氣層中的新離子也會被太陽風帶來的電磁場所俘獲和加速。這個效應使得太陽風減速並使火星的弓形激波產生偏移。這些現象在一個火星年內發生了。一個火星年相當於在地球上的686.971天,也相當於火星上668.5991天 。

然而,火星的弓形激波在更長的一段時間內會如何表現,這仍然是個問題。因此,歐洲科學家團隊查閱了五年來火星快車號收集的資料。這些資料是通過等離子體和高能原子分析儀(ASPERA-3和電子能譜儀(ELS)獲得的。這個團隊用這些儀器調查了11861個弓形激波。他們發現,平均而言,在火星靠近遠日點時弓形激波會更靠近火星,在近日點時弓形激波會離火星更遠。這總共會有11%大小的變化,弓形激波的偏心率變化也與此一致。團隊想找出一項先前研究過的機制來解釋這種變化。

為此,團隊將太陽風的密度變化、行星間磁場的強度和太陽輻射列為主要原因,這些物理量大小都會隨著與太陽距離增大而下降。但是,他們發現弓形激波的位置會更敏感於太陽極端紫外線的發射量,而不是太陽風本身的變化。弓形激波與火星的距離似乎與火星大氣中粉塵量也有關。在火星接近近日點時粉塵量會增加,導致大氣中吸收更多的太陽輻射和熱量。增加的粉塵似乎起了抵抗太陽風的緩衝作用,就像極端紫外線強度增加會造成電離層和外大氣層中等離子體增加。

英國蘭開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本傑明-霍爾在歐洲航天局簡報上指出,沙塵暴已被證明會與火星的上大氣層、電離層發生相互作用,所以沙塵暴和弓形激波的位置可能有間接的耦合關係,但是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沙塵暴會如何直接影響火星弓形激波的位置,我們希望未來能開展相應的工作。似乎沒有一個機制可以解釋我們的觀測現象,但這或許是所有因素的綜合效應。

展望未來,歐洲航天局的天文學家都希望在未來會有任務來揭示產生火星弓形激波偏移的機制,這可能會涉及一場聯合調查,包括歐洲航天局的火星快車和微量氣體探測器,還有美國宇航局的MAVEN任務。早期的MAVEN衛星的資料已經證實了我們發現的趨勢。

雖然這不是第一項試圖瞭解火星大氣如何與太陽風發生作用的研究,但是這次的項目使用了觀測期較長的資料,這是先前的研究所不及的。現在有很多在研究火星的項目正在揭示火星的大氣動力學性質,因為這關係到地球的未來命運,如果連火星都保不住大氣,那麼地球可能就是下一個。

太陽磁波能量或減弱 迷冰河時期將再臨

 Mushroom 2018-1-2

(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地球於去年踏入第24個太陽週期,英國科學家近日就發表究警告,太陽磁波或於數年後逐漸減弱,到第26個太陽週期時,磁波的能量更會大幅減弱逾半,導致地球氣溫下降,事隔多個世紀後再次踏入冰河時期

由英國諾桑比亞大學的數學家紮爾科夫阿(Valentina Zharkova)領導的究團隊,以主成分析技術分析由1976年至2008年發生的3個太陽週期資料,然後預測從太陽表層和對流區釋出的磁波於2022年會開始減弱;當太陽週期處於第26周、即2030年至2040年時更會相互抵銷,令磁波的能量大減60%,從而引致一個稱蒙德極小期的現象,令地球踏入冰河時期。團隊預計地球氣溫會於2021年開始下降。

地球對上一次出現上述現象是1646年至1715年,當時低溫更令英國倫敦的泰晤士河河水結冰。不過,紮爾科夫表示由於地球面臨全球暖化,所以上述推測未能作準,稱:希望全球暖化可以抵銷蒙德極小期的影響,讓人類有多30年時間處理問題。

 “太空磁波”的图片搜索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