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09 01:15:34幻羽

※地球均溫升高之生態浩劫是第6次生物大滅絕?※

 

距離災難只有6度 地球的溫度再升高6 75%的生命都會死亡--2017-08-16

從攝氏一度升溫到攝氏三度的臨界點,直到升溫六度導致包括人類在內的生物大滅,很難想像人類活動就是造成這些浩劫的元兇。然我們已經使這個星球岌岌可危,如果再不立即採取行動遏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勢將無可挽回地失去

當全球溫度升高攝氏一度的時候,非洲大陸冰雪蕩然無存,北極熊、海象和環斑海豹,從地球的北端銷聲匿跡。溫度升高攝氏二度,從鯖魚到須鯨淘汰出局,格陵蘭冰原徹底消融,全球海平面升高 七米。

升高攝氏三度,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大部分會在大火中被燒,數千萬或者幾十億難民會從乾旱的亞熱帶地區遷移到中緯度地區。升高攝氏四度,整個北冰洋冰帽也會消失,全球海平面會又提高 五米,倫敦周邊夏季氣溫將達攝氏四十五度。升高攝氏五度,兩極均沒有冰雪存在,南極洲中部可能有森林生長,海洋中大規模的物種滅,大規模海嘯摧海岸。升高攝氏六度,高達百分之九十五的物種滅

溫度上升攝氏一度後,北極圈全年將有半年處於無冰的狀態,而通常不知颶風何物的南大西洋地區沿岸將飽受颶風侵襲,美國西部居民也將面臨嚴重的長期乾旱。

升溫攝氏二度後,冰河逐漸消融,北極熊扎求生,格陵蘭島的冰河開始融化,珊瑚礁也逐漸跡,全球海平面上升七公尺。

升溫攝氏三度後,亞馬遜雨林逐漸消失,烈的聖嬰氣候現象變成常態,歐洲在夏天將不斷遭受前所少見的熱浪侵襲,數千萬或數十億難民從亞熱帶遷徙到中緯度地區。

升溫攝氏四度後,海平面上升,並淹沒沿海城市;冰河消失,造成許多地區嚴重缺水;部分南極洲崩解,更加快了海平面上升的速度;倫敦夏天的氣溫將高達攝氏45度。

升溫攝氏五度後,不適合居住的地區不斷擴大,供應一些大城市用水的積雪和地下蓄水層出現乾涸現象,數百萬人淪氣候難民;人類文明可能會因劇烈的氣候變遷而開始瓦解,貧民將遭受最大的煎熬;兩極均沒有冰雪存在,海洋中大量的物種滅,大規模的海嘯摧沿海地區。

溫度上升攝氏六度後,高達95%的物種滅,殘存的生物飽受頻繁而致命的暴風雨和洪水所苦;硫化與甲不時引發大火,就像隨時會爆發的原子彈一般;除了細菌之外,沒有任何生物能存活,「世界末日」的情節正式上演。

更重要的是,由於地球上的生態系統非常錯綜複雜,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實際後果,可能比科學家預測的還要更加嚴重!目前對於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影響,許多預言已令人惴惴不安。林納斯先生在重新審閱自己收集的所有資料時,由於相實在「駭人聽聞」,使他覺得也許「應該守口如」。

但實際上,有些推測已經成了,例如歐洲夏天的熱浪已開始影響人類的健康,對老年人尤然。天氣變熱也導致局部地區的瘧疾和其他疾病增加。而全球暖化已使得中國的冰河每年縮小7%,這種現象將對仰賴冰河獲取用水的三億人口造成滅性的影響。印度方面,由於冰河迅速融化,已迫使七萬居民遷離遭海水淹沒的洛赫切勒島(Lohachara Island)。而海平面上升,也使得住在約克公爵島(Duke of York Island)上最低窪處的兩萬居民于2000年被迫遷徙。在這個脆弱而息息相關的生態與社會系統中,變熱的星球也引發了連鎖反應,造成糧食與水源短缺,致使越來越多人淪氣候難民。

然而,林納斯先生並非要讓讀者對地球的未來感到沮喪,而是毫無保留地提出明確的警告,並催促國際間發起大規模的抗暖化運動,就像「拿起滅火器滅火」一樣。然我們已經楚確定這場「火災」是由人類的相關活動所引發,而且基於理論上的分析,溫室氣體排放所導致的氣溫上升,將使我們在十年內就到達「六度」的高峰,而根據以下對照表,我們即將達到升溫二度的階段,因此我們保住這個星球的唯一選擇就是立即採取行動,減少二和甲的排放。

 

若是地球溫度上升3度的話……2017-12-12

不論是海灘、商業區或是大片的農田,都將受到氣候變化的嚴重威脅,聯合國近日就提出警告說,除非各國減少二排放量,否則未來景況將十分可怕。根據英國衛報(the guardian)的資料分析,若是地球溫度再上升3C的話,海平面將上升約2公尺,世界各地數億個城市,例如邁阿密,將面臨被海水淹沒的命運,而美國佛羅里達州大約三分之一的土地也將慘遭滅頂。

世界各國代表于2015年達成了巴黎氣候協定,訂定的目標是防止地球溫度超過工業革命之前溫度的2(攝氏),但是目前全球溫度大約已超出攝氏1.1度,因此,僅剩攝氏0.9度的預防空間。然而,根據聯合國環境署(UNEP)的說法,各國溫度控制的成效十分有限,到21世紀末,溫度將會升高到3C以上。聯合國環境部長Erik Solheim表示 :“2015年巴黎氣候協定簽定以來,進展緩慢,我們所做的實在不足以挽救成千上萬人民不幸的未來。

溫度升高3度將導致更長時間的乾旱、更猛烈的颶風、以及海平面上升,屆時許多海岸線將因而改變。來自專門在究極地與冰河學的英國劍橋大學史考特極地究中心的Colin Summerhayes表示,溫度升高3度將使極地冰川融化的速度比目前預期的要快得多,可能在210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2公尺。

全世界至少有2.75億人民是生活在危險區域,其中大部分區域是在亞洲沿海的大城市和工業中心,如上海、深、曼谷和東京。日本第二大城市大阪則預估會失去梅田和難波的商業及娛樂區,除非全球排放量下降或興建防洪建設。

過去各國政府的目標大多集中在降低全球變暖的速度,但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氣候變化似乎已是無法避免的情形,各國應該更加積極討論如何應對將會出現的自然災害。以邁阿密例,該地居民將在11月投票通過邁阿密永久債券,允許提撥1.92億美元用於升級抽水站、擴大排水系統、升高道路和建造堤防。但一些資金不足的國家,例如巴西與埃及,則認這是一個遙遠的問題,因此選擇忽視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與緊迫性。

英國環境署Alison Baptiste表示 :我們無法徹底阻止暖化狀況,但我們可以降低風險。

 

2017天灾不,是全球暖向人类发出警告? 2018-02-02

2010年開始,我們已經經歷了人類有觀測以來最暖的幾個年,在2017年,人類又經歷了一個史上第二炎熱的年,從目前的觀測來看,人類距離巴黎協定中{}“高於工業化前水準1.5的目標已經並不遙遠。甚至一些氣象機構認,人類可能在未來五年內就能看到地球溫度達到這個目標!

如果這個情況變成了現實,可能導致地球上出現廣泛的氣候混亂。在2017年,科學家們已經確定,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人釋放出的溫室氣體使得地球變得更暖,在地球大氣層中引發極端天氣,洪水和乾旱越來越常見。

今年預計不會看到溫度超過工業化前水準1.5度的情況,但是這並不代表沒有危機。事實上,氣溫上升的陰在地球上變得越來越嚴重,尤其是2016-2017三年創紀錄的熱量、2016年人類氣象歷史上最熱的一年、2017年在沒有厄爾尼諾的影響達到最熱的一年這種情況讓科學家們憂心忡忡,地球變暖的情況可能比人類想像的更嚴重。

氣象局首席科學家斯蒂芬·貝爾徹表示,鑒於我們看到全球平均氣溫在過去三年內已經達到了高於工業化前約1度的水準,從現在算起,溫室氣體排放和自然變化會使地球繼續變暖下去,那個1.5度的上限要達到其實已經並不難。因氣溫上升的主要貢獻就是過去的150年裏的人類活動,

巴黎協議之所以引入更嚴格的1.5度升溫限制,這是因考慮到一些地勢低窪地區和島國,們的生存環境對於溫度和海平面上升的變化特別敏感,全球應該他們的生存而抑制溫度上升。

氣象學者認,這個升溫也指的是全球氣候長期的達到這個偏暖1.5度的,而不是一個臨時高,在這種穩定的變暖下,北極變暖的情況會尤明顯,這將對海平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同時改變世界其他地方的天氣模式。

2017年的溫暖氣溫伴隨著世界各地許多國家的極端天氣。比如美國遇到了有史以來自然災害損失最嚴重的一年,在2017年裏,全球居民看到了美國遭遇大的熱帶氣旋襲擊,並且遭遇了致命的洪水、乾旱和大火。而與此同時,諷刺的是,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已經宣佈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美國成唯一一個沒有簽署該條約的發達國家。

來自英國的氣候變化專家鮑勃·沃德指出,所有國家都面臨越來越多的氣候變化的影響,2017年的美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氣候變得越溫暖,天氣就會變得越混亂,異常天氣的緊迫性已迫在眉睫記錄,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都要面對氣候變化世界的不確定性。


全球變暖的10大危害!

1、海平面上升

地球上出現高溫天氣,並不意味著邁阿密的生活方式將向非洲看齊,但卻的確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高溫天氣怎麼會導致海平面上漲呢?原來氣溫過高會造成冰山消融。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裏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

如果沙灘被海水淹沒,人們會失去很多樂趣。目前世界上有很多像邁阿密這樣的城市都面臨著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威脅。

科學家能測量出格陵蘭島冰蓋融化帶來的影響:科羅拉多河的流量增加了6倍。科學家預測,如果格陵蘭島和南極的冰架繼續融化,到2100年,海平面將比現在高出6米。這將淹沒許多印尼的熱帶島嶼和低窪地區,以及邁阿密、紐約市的曼哈頓和孟加拉。

2、融化的冰川

觀測冰川是否消融並不需要借助特殊設備。原來覆蓋在苔原表面的凍土由於表面溫度升高而融化後,現在上面生長著植被。

蒙大拿州的國家冰川公園由於表面溫度上升已經失去了不少壯麗美景。

在本世紀,蒙大拿州國家公園的冰川已經嚴重削減。另外,喜馬拉雅冰川是恒河水的主要來源。恒河5億人提供用水和灌水,據說現在每年的水量以37米的速度減少。

3、熱浪侵襲

2003年,橫掃歐洲的致命熱浪害死了約3.5萬人,這可能是科學家在20世紀初開始跟蹤的酷暑趨勢的預兆。

熱浪不僅抑制人體的一些功能,更能害死人。圖2008年受熱浪侵襲的紐約街頭,一個人試圖把中的水倒在身上降溫。

在最近的50100年中,酷熱熱浪的發生頻率比往常高出了兩到四倍。據預測,在未來40年中,還會有高過100倍的情況出現。專家預測,持續的熱浪會導致火災發生的頻率增多,還會有相關疾病出現,地球的平均氣溫也會升高。

4、暴風雨和水災

專家用氣候模型預測出,全球氣溫上升會對降水造成影響。但越來越頻繁的超大風暴確實誰都不願見到的:在短短30年裏,四級到五級烈颶風的發生頻率幾乎增加了一倍。

溫暖的海水增加了烈風暴生的可能性。20087月多利颶風席捲了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邊境。

溫暖的海水給颶風提供了力量。科學家將海洋和大氣的溫度,與暴風雨發生的幾率關聯起來。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和英國都經受了超風暴和洪水的襲擊,災害中有很多人死亡,財損失達數億美元。從1905年到2005年,颶風發生的頻率穩固上升。1905年與1930年間,平均每年約有3.5次颶風; 1931年與1994年間,平均每年約有5.1次;而1995年與2005年間,平均每年就有8.4次颶風了。

5、乾旱

當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被風暴和氾濫的洪水襲擊時,另一些地方卻遭受著乾旱的威脅。隨著氣候變暖,專家估計旱情可能至少增加66% 旱情的增加使供水量萎縮,並且導致農作物生的品質下降。這使得全球的糧食生和供給處於危險之中,人們面臨饑餓威脅的危險越來越高。

世界範圍內的乾旱暴露出農村糧食的短缺。圖內羅畢東北部的一個小村莊的乾旱狀況。

今天,印度、巴基斯坦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正遭受著乾旱。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降水量可能繼續減少。估計那時的情況會很可怕。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到2020年,0.75億至2.5億的非洲人可能會遭遇水資源短缺,而非洲大陸的農業量將下降百分之五十。

6、疾病

根據居住的地方,可以使用不同的驅蟲劑來對付西尼羅河病毒或萊姆病。但是上一次擔心自己可能感染登革熱是什時候呢?

在加利福尼亞拍攝的一些可能帶西尼羅河病毒的蚊子。

伴隨著洪水、乾旱的高溫天氣,給病毒創造了極好的生長環境,蚊子、扁虱、老鼠等帶疾病的生物愈發繁盛。世界衛生組織聲稱,新生的或復發的病毒正在迅速傳播中,們會生存在跟以往不同的國家中,一些熱帶疾病也可能在寒冷的地方發生。比如蚊子就使加拿大人感染了西尼羅河病毒。

每年大約有15萬人死於跟氣候變化相關的疾病,一切與熱有關的心臟病和瘧疾引起的呼吸問題,都處於增長中[華盛頓郵報]。花粉症是樣與全球變暖聯繫在一起的?這是因氣溫變暖增加了煙霧的生成,增多了哮喘發作的病例,同時進一步助長了雜草的生長,這就過敏症患者埋下了禍根。

7、經濟問題

隨著溫度的增高,彌補由於氣候變化造成損失的花費越來越多。嚴重的風暴和洪水造成的農業損失多達數十億美元,同時治療傳染性疾病和預防疾病傳播也需要很多開銷。極端天氣也會造成極其嚴重的經濟滑坡。2005年破紀錄的颶風在路易斯安那州停留數月,造成經濟收入損失約總收入的15%,財損失至少1350億美元。

除了卡特裏娜颶風造成的人員傷亡,新奧爾良和路易斯安那州也都面臨著數十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經濟因素幾乎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健康和家庭支付的保險費的增加,消費者面對著價格不斷上升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各國政府也遭受著旅遊業蕭條和工業利潤下降的後果:飛漲的能源成本,食物和水的需求,災後理和緊張的邊境局勢。

忽略問題本身並不會使問題消失。最近,塔夫茨大學全球發展與環境究所的一項究表明,如果在全球變暖的危機面前無所作,人類會在2100年拿到一張20兆億美元的帳單。

8、衝突和戰爭

優質糧食、水源和土地的減少,會使威脅全球安全的隱患增多,從而引起衝突和戰爭。

安全問題專家稱,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衝突表明,雖然全球變暖不是危機生的唯一原因,但其根源可追溯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特別是現有自然資源的減少。達爾富爾暴力事件暴發在長期乾旱的時期裏,二十年裏只有微量的降水,甚至毫無降水,而附近印度洋的氣溫卻一直升高。

達爾富爾地區的衝突一方面自來於全球變暖造成的緊張局面。

科學家和軍事學家都在分析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如不穩定的食物供給會引發戰爭和衝突,這表明暴力和生態危機之間存在關聯。水資源短缺和食物缺乏的國家因此埋下了安全隱患,區域動盪、恐慌和侵略都有可能發生。

9、生物多樣化喪失

全球氣溫的上升,對物種生存的危害越來越大。如果年平均氣溫保持1.16.4攝氏度的增長速度,到2050年約30%的現有動植物都會面臨著滅的威脅。這些物種會因荒漠化、森林伐、海洋變暖、無法適應氣候等原因而滅。野生動物究者注意到更多的彈性遷移,動物從遙遠的北方遷徙到遙遠的南方,尋找維持其生存所需的棲息地,如紅狐,曾經的北美居民,現在則生活在北極。

紅狐的棲息地已受全球變暖的氣溫影響。

人類也不能倖免。荒漠化和海平面上升威脅到人類的棲息地。當植物和動物都在氣候變化中失去了適應性,那人類的食物、燃料和收入都無從談起。

10、破壞生態系統

氣候變化和二增多是對人類生態系統的一項測試,威脅著淡水,潔的空氣,燃料和能源資源,糧食,藥品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生影響,而不是對生活方式生影響的生存條件。

珊瑚白化僅僅是全球變暖對生態系統生的有形影響之一。

有證據證明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生影響,這意味著世界上任何變化都與土地、水和生物生活的變化息息相關。科學家通過觀察白化和死亡的珊瑚礁發現這是海水變暖造成的。同時一些植物漂移,動物改變棲息地的現象,也都是由於空氣和水的溫度上升或冰蓋融化的造成的。

基於不同的溫度,科學家的電腦模型預測出不同程度的洪水,乾旱,森林火災,海洋酸化的情景,這些最終都導致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無一倖免。

關於饑荒、戰爭和死亡的預言勾畫出了一幅氣候變化後未來地球的慘狀。科學家究這些變化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是了預言未來,而是了幫助人類減少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行。如果我們知道並瞭解問題的所在,採取適當的行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可持續能源和其他綠色生活方式,我們就可以對氣候變化的進程生一定影響。

 

聯合國報告:到2040年,全球變暖可能會超過嚴重的1.5  2018-06-16

根據聯合國(UN)一草擬報告,全球變暖很可能在2040年左右會超過巴黎氣候協議設定的最具雄心的目標。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針對氣候變化的危險發出了迄今止最烈的警告,只有迅速和具有深遠影響的世界經濟變化,才能防止溫度比工業時代前升高1.5 ℃。

活動人士表示,世界各國領導人的關鍵時刻已經到來,他們將必須採取迅速且果斷的行動,以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最有害影響。報告顯示,如果氣體排放量以目前的速度繼續下去,人類引起的變暖將在2040年左右超過1.5 ℃。

2015年,近200個國家通過了《巴黎氣候協定》,設定了一個目標,即把氣候變暖控制在比工業時代前上升2 ℃的水準以下,同時努力實現更艱難的1.5 ℃目標。

科學家普遍認了避免氣候變化帶來的許多最具破壞性影響,需要設立一個1.5 ℃的目標。在美國去年決定退出《巴黎協定》並推廣美國化石燃料之後,這個協議力量削弱不少。

根據這草案,氣溫已經上升了大約1 ℃,而且正在以大約每100.2 ℃的速度增長。在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溫度上升2 ℃時的經濟增長預計比1.5 ℃要低。因洪水或乾旱會破壞作物生長,或因熱浪而導致死亡人數增加,使得經濟受損。

例如,在一個上升1.5 ℃的世界裏,海平面上升將比在2 ℃時低10釐米,使得沿海地區大約1000萬人免於遭受如洪水、風暴潮或鹽霧對農作物的破壞的危險。

報告表示,目前各國在《巴黎協議》中的承諾不夠強大,無法將氣候變暖限制到1.5 ℃。一名獲得該報告的官員表示,這個報告挺有分量,對限制全球氣溫上升的前景似乎不那悲觀,氣溫上升將對最貧困的國家造成最嚴重的影響。

該報告述了一個保持低於1.5 ℃的新情況,即技術創新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能意味著到2050年,即使經濟增長不斷上升,能源需求也會大幅下降。而且,沒有跡象表明,特朗普對氣候變化是由人造溫室氣體推動的懷疑使得這一草案打了折扣。

了使溫度上升低於1.5 ℃,風能、太陽能和水力發電等可再生能源到2050年將不得不從2020年的水準60%,而來自煤炭的一次能源則減少三分之二。到2050年,這將意味著可再生能源補了49%67%的一次能源。各國可能不得不設法從空氣中提取大量的,例如,通過種植大量的森林,如果全球變暖超過了1.5 ℃的目標,就可以降低全球恒溫器。

報告略去了一些激進的地球工程修復方法,比如向大氣中噴灑化學物質,使陽光暗淡,因這些措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知識缺口。

歐洲氣候基金會成員、前IPCC聯合主席Bert Metz表示,從最近發表的許多科學究來看,現在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當氣溫上升限制在1.5 ℃時,與增加2 ℃相比,氣候變化的風險顯著降低。這包括總體經濟損失、生物多樣性喪失、與空氣染相關的化石燃料對健康的影響、海平面上升,以及社會和自然的許多其他方面。

國際綠色和平組織的執行董事Jennifer Morgan表示,對人類來說,關鍵時刻已經到來。他們可以通過迅速而影響深遠的行動,實現他們在巴黎的承諾,將氣溫升幅控制在1.5 ℃以下。實現巴黎目標的可能性是一個政治選擇。這種選擇必須由一種將我們團結在一起的道德義務驅動。通過國際合作、正的抱負和與團體合作,我們的領導人仍然有時間去做必須做的事情。

 

地球氣溫持續上升 人類何去何從 2018-08-04

當下流行三高,血壓高、氣溫高、房價高,這三高是有增無減,讓人類苦不堪言。那,如此發展下去,人類該怎麼去面對,該怎麼去生存,該怎麼去發展,該何去何從?

血壓高,找醫生能解決,房價高,可以住平房,但是,地球氣溫持續升高,人類不應該去反思?幾十億人生活在這個擁擠的氣球上,人類應該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

氣溫如果得不到控制,會導致兩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熱浪侵蝕、暴風雨和水災、乾旱、疾病、經濟問題、戰爭。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氣溫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是人類在近一個世紀以來大量使用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種溫室氣體。這些溫室氣體導致全球氣候變暖。在20世紀全世界平均溫度約攀升0.6攝氏度。北半球春天冰雪解凍期比150年前提前了9天,而秋天霜凍開始時間卻了約10天。20世紀90年代是自19世紀中期開始溫度記錄工作以來最溫暖的十年,在記錄上最熱的幾年依次是:1998年,2002年,2003年,2001年和1997年。在人類近代歷史中才有一些溫度記錄。這些記錄的來源不同,精確度和可靠性也參差不齊。在1850年前的一兩千年中,雖然曾經出現中世紀溫暖時期與小冰河時期,但是大眾一直相信全球溫度是相對穩定的。在1860年才有類似全球溫度的儀器記錄,當年的記錄很少考慮的城市熱島效應的影響。但是根據儀器記錄,1860~1900年期間,全球陸地與海洋的平均溫度上升了0.75;1979年開始,陸地溫度上升幅度約海洋溫度上升幅度的一倍(陸地溫度上升了0.25℃,而海洋溫度上升了0.13)。同年,人類開始利用衛星溫度測量來量度對流層的溫度,發現對流層的溫度每十年上升0.12℃至0.22℃。2000年之後,多方組織對過去1000年的全球溫度進行了究,對這些究成果進行對比和討論後發現,自1979年開始的氣候轉變的過程是十分晰。此外,其他的究報告顯示,從20世紀初開始至今,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增加了約1.1f(0.6);在過去的40年中,平均氣溫上升約0.5f(0.2-0.3);20世紀,全球變暖的程度是更超過在過去400-600年中任何一段時間.

們焚燒化石燃料和石油等化學物造成了嚴重的影響,讓氣溫持續上升,氣溫一上升,海冰和極地冰蓋不斷融化,使海洋裏的水量增多,就造成了海平面升高。原來覆蓋在苔原表面的凍土由於表面溫度升高而融化後,現在上面生長著植被。蒙大拿州的國家冰川公園由於表面溫度上升已經失去了不少壯麗美景。在本世紀,蒙大拿州國家公園的冰川已經嚴重削減。另外,喜馬拉雅冰川是恒河水的主要來源。恒河5億人提供用水和灌水,據說現在每年的水量以37米的速度減少。在最近的50100年中,酷熱熱浪的發生頻率比往常高出了兩到四倍。據預測,在未來40年中,還會有高過100倍的情況出現。專家預測,持續的熱浪會導致火災發生的頻率增多,還會有相關疾病出現,地球的平均氣溫也會升高。溫暖的海水增加了烈風暴生的可能性。20087月多利颶風席捲了德克薩斯州與墨西哥邊境。

水給颶風提供了力量。科學家將海洋和大氣的溫度,與暴風雨發生的幾率關聯起來。在過去幾年中,美國和英國都經受了超風暴和洪水的襲擊,災害中有很多人死亡,財損失達數億美元。從1905年到2005年,颶風發生的頻率穩固上升。1905年與1930年間,平均每年約有3.5次颶風; 1931年與1994年間,平均每年約有5.1次;而1995年與2005年間,平均每年就有8.4次颶風了。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被風暴和氾濫的洪水襲擊時,另一些地方卻遭受著乾旱的威脅。隨著氣候變暖,專家估計旱情可能至少增加66% 旱情的增加使供水量萎縮,並且導致農作物生的品質下降。這使得全球的糧食生和供給處於危險之中,人們面臨饑餓威脅的危險越來越高。

乾旱暴露出農村糧食的短缺。印度、巴基斯坦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正遭受著乾旱。專家預測,在未來幾十年中,降水量可能繼續減少。估計那時的情況會很可怕。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指出,到2020年,0.75億至2.5億的非洲人可能會遭遇水資源短缺,而非洲大陸的農業量將下降百分之五十。伴隨著洪水、乾旱的高溫天氣,給病毒創造了極好的生長環境,蚊子、扁虱、老鼠等帶疾病的生物愈發繁盛。世界衛生組織聲稱,新生的或復發的病毒正在迅速傳播中,們會生存在跟以往不同的國家中,一些熱帶疾病也可能在寒冷的地方發生。比如蚊子就使加拿大人感染了西尼羅河病毒。經濟因素幾乎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隨著健康和家庭支付的保險費的增加,消費者面對著價格不斷上升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各國政府也遭受著旅遊業蕭條和工業利潤下降的後果:飛漲的能源成本,食物和水的需求,災後理和緊張的邊境局勢。

忽略問題本身並不會使問題消失。最近,塔夫茨大學全球發展與環境究所的一項究表明,如果在全球變暖的危機面前無所作,人類會在2100年拿到一張20兆億美元的帳單。優質糧食、水源和土地的減少,會使威脅全球安全的隱患增多,從而引起衝突和戰爭。

安全問題專家稱,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衝突表明,雖然全球變暖不是危機生的唯一原因,但其根源可追溯到氣候變化的影響,特別是現有自然資源的減少。達爾富爾暴力事件暴發在長期乾旱的時期裏,二十年裏只有微量的降水,甚至毫無降水,而附近印度洋的氣溫卻一直升高。

達爾富爾地區的衝突一方面自來於全球變暖造成的緊張局面。

科學家和軍事學家都在分析氣候變化帶來的後果,如不穩定的食物供給會引發戰爭和衝突,這表明暴力和生態危機之間存在關聯。水資源短缺和食物缺乏的國家因此埋下了安全隱患,區域動盪、恐慌和侵略都有可能發生。氣候變化和二增多是對人類生態系統的一項測試,威脅著淡水,潔的空氣,燃料和能源資源,糧食,藥品和其他對人類生存生影響,而不是對生活方式生影響的生存條件。

珊瑚白化僅僅是全球變暖對生態系統生的有形影響之一。

有證據證明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生影響,這意味著世界上任何變化都與土地、水和生物生活的變化息息相關。科學家通過觀察白化和死亡的珊瑚礁發現這是海水變暖造成的。同時一些植物漂移,動物改變棲息地的現象,也都是由於空氣和水的溫度上升或冰蓋融化的造成的。

基於不同的溫度,科學家的電腦模型預測出不同程度的洪水,乾旱,森林火災,海洋酸化的情景,這些最終都導致了全球生態系統的崩潰,陸地和海洋生態系統無一倖免。

關於饑荒、戰爭和死亡的預言勾畫出了一幅氣候變化後未來地球的慘狀。科學家究這些變化對地球造成的影響,不是了預言未來,而是了幫助人類減少可能引起氣候變化的行。如果我們知道並瞭解問題的所在,採取適當的行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可持續能源和其他綠色生活方式,我們就可以對氣候變化的進程生一定影響。

氣溫上升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會知道,但是正去關心的又有幾人,上面所說的危害,希望大家看到後引起重視,一句話,地球只有一個,否則,到了地球不可挽救的地步,人類又何去何從!!!

 

地球均溫升高之生態浩劫--2018-10-8

最新的縮時攝影顯示,在格陵蘭島的冰川高達數百億公噸,規模有如紐約曼哈頓島的融冰正一塊塊碎裂,流入海洋中。

這種稱冰山崩解的現象,通常是因海水溫度上升,使高聳的冰川碎裂,究冰川長達12年的海洋學家霍蘭,表示這是他所見過最大的冰崩事件,大塊積冰從冰層分裂,過程短短不到30分鐘,而龐大的冰崩現象可能引發災難。

紐約大學海洋學家霍蘭說:「冰崩是過去許多事件積累造成的,可能在未來幾個世紀內,造成全球海平面大幅上升好幾公尺。」

除了海水溫度上升引發冰崩現象以外,聯合國旗下的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8號發表一項報告指出,全球暖化的影響比原先預期來得快,衝擊也更大,若以目前速度持續惡化,地球均溫可能在2030~2052年之間,升幅就達到攝氏1.5度。

IPCC主席李恢成說:「氣候變遷已經影響到人們和生態環境,以及全球萬物的生活。」

地球溫度增加攝氏一度就足以使海平面升高,引發威力愈來愈的風暴、洪水和乾旱,根據巴黎氣候協定的目標,是將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比工業革命前均溫低於攝氏2度以內,並致力不超過1.5度,IPCC也呼籲各國,要守住這道門檻,甚至努力使升幅再低於1.5度,需要各國的通力合作。

IPCC共同主席史奇亞表示:「要傳達的訊息是各國將需要合作,促進巴黎氣候協定不是由上到下帶動,而是從我們自身往上推動,如果我們想控制升溫在攝氏1.5度以內,各國就要採取合作和協同行動。」

學者指出,如果能將地球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2100年時海平面升幅會比升溫2度時減少10公分,而珊瑚礁也不至於全面死亡,但可能仍會有70~90%的珊瑚消失,首先就是要透過限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目前都已經有可採取的措施來解決,就看全球能否做到。

2015年的「巴黎協定」,將地球平均溫度的升幅目標,設定在攝氏2度以內,但聯合國旗下的跨政府組織今天(8日)警告,地球平均氣溫升幅,恐怕會在2030~2052年之間,就達到攝氏1.5度,屆時,地球海平面不僅上升,海中的珊瑚也將逐漸消失,因此聯合國呼籲,各國必須做出重大轉變,以免引發更大規模的生態浩劫。



氣候變暖是一場全球騙局?第6次生物大滅已經開始

​​總統特朗普說,氣候暖化只是一場騙局。然而種種跡象表明,我們的生存環境惡化正在加速。

就在2017126日,具有象徵性警世作用的末日鐘,又調快了30——距離象徵世界災難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2.5分鐘,這也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美蘇冷戰結束後的最高水準。

末日鐘其實就是一種災難指標,是綜合了全球核武擴張、氣候變遷、以及新科技威脅所做出的一種評估。

但是想不到才剛上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卻說,氣候暖化只是一場騙局而已,特朗普的激進言論引發了專家們的烈不安。

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感覺的到全球氣候近幾年變得相當異常,年均溫幾乎一年比一年還要熱,全球的氣象單位更是同一時間指出,2016年已經是氣象史上最熱的一年。

每月全球氣溫,其中包含厄爾尼諾現象(紅色),拉尼娜現象(灰色)影響的太平洋氣溫。藍色正常溫度。

回顧

2016年:4月,印度拉賈斯坦邦大旱,有農民因收成銳減等問題而入不敷出,走上自殺路;

5月,加拿大森林大火,火災面積蔓延至1010平方公里,近2000幢民宅及其他建築被,麥克默里堡全市8.8萬居民逃離家園;

7月,科威特高溫上攝氏54度,創造了東半球和亞洲的最高氣溫紀錄;

8月,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大水,原因之一便是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陸地侵蝕下陷及海岸線後退。

事實擺在眼前,NASA和英國、日本氣象單位都在一月發佈資料,證實2016是有氣象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地表均溫1.2度,全球高溫連三年打破新紀錄。

所有生態學授就警告,人類如果再不覺醒,繼續依循現在的模式運作下去,未來恐怕有高達60%的生物都無法再活下去,而地球也即將面臨第六次的物種大滅

01.

物種滅的第一記警鐘已經敲響,澳洲珊瑚裸尾鼠是史上頭一次有哺乳動物因氣候變遷而被宣告滅

們的棲地在澳洲大堡礁北部比海平面略高的荊棘岩礁,暖化極地冰融、海洋水位高漲,讓裸尾鼠在過去10年失去97%的棲息地。

1901年至2010年間,全球海平面上升了將近20公分,這樣的記錄在過去6000年來未曾出現。

生態學者們用極度謹的態度做究,將各種可能的因素以及過去滅因素的背景等加入究中,反復仔細比較,結果還是得到了令他們驚嚇的結論:第六次生物大滅,已經開始!

然而,第六次生物大滅與過去相比,起因不是天災(小行星撞擊地球)、也不是地變(龐大的火山爆發或冰河時期降臨),而是由單一物種引發的現象所致,這個單一的物種就是智人

地球45億年的歷史,至少發生過12次生物滅,其中五次規模相當慘烈,將近九成的物種從地表消失,迫使生態系統歸零,從頭開始。

第一場物種大滅,發生在4.4億年前,奧陶紀到志留紀時期,全球氣候變冷,進入冰河時期,導致超過半數的物種消失。

第二次發生在3.65億年前的泥盆紀後期,除了全球變冷,有跡象顯示當時淺水中的含量下降,使海洋中的生物損失慘重,70%的物種消失。

距今約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發生地質史上第三次也是規模最大的物種滅事件,96%的海洋生物、70%陸地上的脊椎動物,通通滅

五億年來最大規模的火山爆發事件,恰恰就發生在二疊紀末期,火山造成大量冰融,導致二和甲等溫室氣體釋出到海洋和大氣中,消滅了當時的地球霸主三葉蟲。

發生在約2億年前三疊紀到侏羅紀之交的第四次大滅,滅程度相對較小,同時騰出了許多生態位,開長達一億多年的恐龍世紀。

而最近一次大滅,發生在距今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滅了恐龍和眾多動植物。

恐龍大滅是距離現代最近的一次末日浩劫,巨大的隕石以每小時65千公里的速度,撞擊墨西哥灣的尤卡坦半島,威力等同于現存核彈同時引爆的200萬倍。

巨大的隕石撞入大氣層衝擊地表,衝擊波深入地底,推向四面八方,從而引發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數千立方公噸的碎石塵土彈射天際,掀起猛烈的電子風暴。

吸收輻射熱能的礫石,化成灼熱的滂沱大雨,從北美到蒙古,逐漸升溫到攝氏150度,地球淪火燒地獄。

火山爆發一次性釋放出數萬億噸的二,而進入大氣層的火山灰則遮天蔽日,陽光因此無法照射到地球上,使地球降溫急凍。

沒有陽光的植物逐漸枯萎而死,草食恐龍就算過火劫也完全斷糧,活不過兩個月,從而導致肉食恐龍也失去的食物來源,開始互相殘殺直至消亡,倖存的只有入地底的小型食腐性哺乳動物。

大滅後,地球重新生養萬物,距今40——25萬年前,智人出現了,但是人類了求生存,消滅其他物種的速度,遠遠超過大自然的威力。

02.

氣候變化、染、地表植被破壞都是導致新一輪大滅的原因。

美國科學家究指出,目前地球上動物消失的速度,比以往快上114倍,全球四分之一物種將在50年內滅75%的動物物種也將在3個人類世代後消失。諷刺的是,人類本身也可能種!

人類的生存,極端仰賴其他的有機體,而這個共生體系正在崩壞中。

最好的例子就是蜜蜂,這個物種或許不會完全滅,但是數量越來越少。

蜜蜂消失的主因,是棲息地遭受破壞,新煙類殺蟲劑讓蜜蜂失智,忘了回家的路,不過正的元兇還是氣候變遷。

氣候變遷擾亂了花期和蜜蜂授粉的時間,當地表升溫,植物早於生長期開花,會害蜜蜂錯過授粉機會,等到蜜蜂開始采蜜授粉時,能獲取的養分已經不多,爭取資源的生存戰越加激烈。

全球三分之一的作物靠蜜蜂授粉,蜜蜂無法授粉,人類就喝不到咖,吃不到桃李、蘋果、西瓜和橘子,末日也就近了。

氣候變遷帶來的衝擊,可以在彈指之間。

早在150年前,科學家就知道,二是溫室氣體,到了18世紀末,瑞典化學家阿倫尼斯(Svante Arrhenius)計算出燒炭的影響:二濃度增加2倍,地表溫度將上升攝氏5度。

可當年大家只在乎石化燃料的便利,沒人在乎這份研究。

直到1959年,美國國家海洋大氣總署,在夏威夷設立觀測站(監測二濃度歷史最悠久、最據公信力的觀測站),發現氣候學上的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向我們展示大氣中的二不斷攀升,自工業革命以來,不間斷的有系統的攀升。

基林曲線證實,大氣中的二分子,四分之一來自人類活動,1850年工業革命之後,大氣中的二一路升,至今已增加了40%

濃度已達到400ppm,地球在有人類出現的年代裏,還沒有出現過這高的濃度,從此以後,夏季高溫、百年一遇的暴風雨、大乾旱,再也不能說是罕見氣候了,因已經成了常態!

03.

濃度升高是全球性的。

這使地球處在一個引爆點,就是氣溫升高導致極地冰蓋縮小。

冰蓋就像一面鏡子,可以把陽光從地表折射出去以避免地表過熱,但隨著冰蓋縮小,意味著鏡面變小,表示地球會更熱,冰融面積更大,氣候變遷更劇烈。

NASA資料顯示,過去五十年,極圈以北的阿拉斯加提高了攝氏2度,估計到2050年還會增溫4度,2兆噸的甲原本被隔離在凍土下,現在比二還毒50倍的甲正一步步逼近地表。

氣候暖化,甲釋出,從而讓全球越加暖化惡化,釋出甲越多,天氣越熱,這些都是進一步加速溫室效應,形成負向回饋迴圈feedback loop)的因素。

另一個引爆點是海洋酸化,海水不斷的吸收大氣裏越來越濃的二,導致水質酸化,浮游生物難以生存。

浮游生物是食物鏈的最底層,如果浮游生物死光,整個海洋生態也完了。

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全世界每天會消耗一億個塑膠,每鈔鐘就有1500個塑膠被淹埋或者是進入海洋中。

全球平均每年朝海裏傾倒的圾多達800萬噸,其中六成來自亞洲,估計到了2050年,海底圾總重量就會超越魚群的總和。

北太平洋環流被稱作全球最大的太平洋,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浮了33萬片的塑膠在環流上無限地輪回,而流經的小島,久而久之就成了圾島。

最慘的要數在太平洋上美軍管轄的中途島,這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美軍擊退日軍的戰略要地,但現在這座小島卻掀起了另外一波生態戰。

從世界各地漂來中途島的圾,一年多達20公噸,整座海灘沿岸全都是圾。

這些圾被中途島最大的棲息鳥類——信天翁誤食吃下肚,引發集體暴斃潮,面臨滅種的危機。

可怕的是,信天翁成鳥不只自己吃,還給雛鳥吃,塑膠片、塑膠蓋充斥體內,直至屍體腐爛,塑膠都還完好如初。

最高紀錄,一隻雛鳥胃裏竟塞了276塊塑膠片,來不及長大,就被圾毒死!

而大部分圾在海水的侵蝕下,不斷分解變小,塑膠分解得再小,還是塑膠,體積越小,染物也更加濃縮。

據專家估計,海洋中約有50兆片的塑膠碎片,而這些水中漂浮的塑膠碎片,看起來就像水母,當海龜、魚群遊過,很容易就會將塑膠碎片當成浮游生物下肚。

進塑膠,人類就可能跟著遭殃,究發現,當塑膠分解到奈米大小,就能穿透組織膜,進入魚的細胞。

染的魚最終被捕獲並端上餐,位於食物鏈高端的人類以吃進新鮮海味,其實吃的是自己丟棄的塑膠染物!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當人類隨手丟棄圾的時候,應該想不到會有作繭自縛的一天。

這些圾得花幾十年、甚至幾世紀才能分解,比如,罐需要200年分解,塑膠高達450年才能分解。人類無心的隨手一丟,卻要動物付出慘痛的代價。

中途島晨曦依舊燦爛,活著的信天翁迎著陽光展翅翔,姿態優美,然而卻發出一陣陣哀鳴,似乎正控訴人類的屠殺惡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