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 05:55:14幻羽

※太空採礦的發展可能引起人類“星球大戰”!太空採礦風靡全球,財富價值驚人,地球每人均分最少可達到1000億美元※

 
          ※太空採的發展可能引起人類星球大戰”※ 

一些專家認,人類要想繼續作一支跨星球物種,我們需要實現太空採工業化,畢竟一些小行星蘊藏著貴重金屬資源,但是這樣做是否有利於人類發展呢?

新浪科技訊-北京時間9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太空採不再是科幻故事,預計到本世紀20年代,以太空採礦為目的、與美國宇航局合作的行星資源和深空業公司(Planetary Resources and Deep Space Industries)將發射大量小型人造衛星,用於評估撞宇宙殘骸的成分,識別最錢的物質並進行採集。目前,該公司已設計採太空船原型,用於太空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行星科學家薩拉·西格爾(Sara Seager)、前任美國宇航局副局長洛裏·賈維爾(Lori Garver)和科學作家菲爾·普萊特(Phil Plait)是太空採的宣導者,他們認,人類要想繼續作一支跨星球物種,我們需要實現太空採工業化,甚至可能促進太空採行業發展。

但是我們這樣做?美國加州聖克魯茲市科學作家拉明·斯基巴(Ramin Skibba)稱,作一位天體物理學家和太空愛好者,這個問題與我無關。在成科學傳播者之前,我花費了15年時間究星系演化、暗物質性質,以及宇宙膨脹。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地球與小行星帶之間的距離其實很小,因此存在的問題在於是否進行小行星採,以及如何操作,並將採集太空資源送到地球。2015年《太空法案》授權美國總統“促進商業探索和利用太空資源,用於滿足國家需求”。毋庸置疑地講,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探索過程,但也是一個令人不安的發展前景。


太空採的發展前景令人感到不安。

首先,依據美國密西西比州大學空間法律專家瓊安·加布里諾維奇(Joanne Gabrynowicz)的會議證詞,太空採違背了國際法規。在美國宇航局登陸月球之前,美國和其他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員國及其許多國家,於1967年簽署了《外太空協定》,該協定內容表明,外太空範圍包括月球和其他星球,不受一些國家的主權聲明,不受一些國家使用或者佔領手段進行支配。1979年的《月球協議》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宣稱外太空是“人類的共同遺”,並明確禁止任何國家和組織侵太陽系(非地球)自然資源。

許多擁有先進航太技術的國家並不在簽訂太空條約的16個國家之列,但是他們應當達成某種公平的協議,因爭奪太空自然資源的國際競爭很可能演變成武裝衝突。在地球上一些自然資源將日益緊缺,例如:系金屬,採公司在全球範圍內發現大約10萬立方噸系金屬礦產,主要分佈在南非和俄羅斯。美國地質調查局資料表明,每年全球鉑產量價值100億美元,如果人們對鉑金屬產量需求沒有大幅上升,那麼南非和俄羅斯境內開採的鉑系金屬可以維持幾十年時間。

例如鈀金屬,它的導電性能和化學穩定性具有重要價值,每年鈀金屬用於製造電極和連接器鍍層的電子設備會達到數億台,但是鈀金屬在地球上非常緊缺。一顆體積巨大的富含鉑系元素的小行星,其鉑金屬蘊藏量相當於地球總儲量,這將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行星資源和深空產業公司、其他美國幾家獨資和合資公司開始爭奪寶貴太空礦產的控制權,未來可能會出現武裝人造衛星不斷技術升級,並競相展開“外星球表面開採”。太空中的鉑系金屬元素可能相當於地球的石油資源,可能會將地緣政治鬥爭擴大到天體政治鬥爭,這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迫切希望做的準備,前不久他還認真衡量了“太空部隊”成立的必要性。


太空中的鉑系金屬元素可能相當於地球的石油資源,可能會將地緣政治鬥爭擴大到天體政治鬥爭,這正是美國總統特朗普迫切希望做的準備,前不久他還認真衡量了“太空部隊”成立的必要性。

目前美國宇航局與太空採礦公司增進合作關係,可能扭曲和轉移之前專注於太空探索的努力。

近年來,科學家研製一種微型衛星技術,該技術能夠確保“自由競賽”——通用型納米人造衛星,其大小不超過一片麵包,成本相對低廉。在報導這些微型衛星(又被稱為“立方體衛星”)時,還有一些用於太空採礦的新型任務。今年11月,美國宇航局將發射一顆任務人造衛星,叫做“近地小行星偵察兵(Near-Earth Asteroid Scout)”,它將展開太陽帆,利用陽光推動前行,然後前往小行星帶,在那裏發現某顆特定小行星並分析其特性。同時,美國宇航局將向行星資源和深空產業公司提供撥款,用於研製立方體衛星光譜成像儀和推進系統的設計製造,同時,其他任務將實現部署這種微型衛星通信和互連網路。

美國宇航局還與行星資源和深空產業公司建立合作關係,評估美國宇航局小行星採礦計畫的商業規劃,其中可能涉及到太空任務中代管行星資源和深空產業公司的小行星勘探設備。

就像所有採礦行為一樣,太空採礦將是非常危險的。如果太空採礦活動破壞小行星,產生的碎片可能對人造衛星和航天器構成威脅,甚至對附近的宇航員帶來生命危險。另一方面,在最好的情況下,太空採礦相對環境安全,只採集必需的礦物質和水,或者設想在遙遠的未來,美國宇航局和其他航太機構主導建造空間站,軌道距離地球大約2億英里,作為途經太空飛船的採礦倉庫和加油維修站。


然而,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是商業太空採礦行業與美國宇航局之間的合作是否符合公眾利益需求,美國宇航局與太空採礦公司之間逐漸增強合作關係,可能扭曲和轉移之前專注於太空探索和基礎研究的努力,並阻礙人們對天文學的興趣和參與熱情。

例如:2015年,在斯基巴出席的一次科學作家研討會上,西格爾曾大力提倡太空採礦,她是行星資源和深空產業公司顧問團隊成員之一,該顧問團隊成員還包括著名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令人尊敬的天文學家但特·洛雷塔(Dante Lauretta)。西格爾似乎認為,鼓勵商業太空採礦將促進更多的投資和技術創新,從而有助於更多的科學研究。她曾在接受《大西洋月刊》雜誌採訪時說:“當前美國宇航局或許對太空採礦並不能完全勝任,需要最新太空科學技術,這將促進科學家開展更多的研究工作,商業太空公司將與政府簽訂合同,合作實現太空採礦。”

但是如果美國和一些商業公司宣稱對最富有、最易接近的勘測點擁有權屬,不允許其他公司和國家分享財富、經濟和政治關係,將產生很大的危機隱患,這就是為什麼對於太空探索者而言,這似乎是一條危險之路。一旦你從事商業航太行業,你作為一位研究人員,將必須接受隨著發生的一切。西格爾和一些研究人員表示樂意接受這些風險,但是太空科學界其他的研究人員會怎麼做?

此外,為了獲得太空採礦成功,這些商業公司將尋求有利可圖的任務,而科學、探索和發現,這些刺激公眾興趣的目標,將不可避免地列為低優先順序。相比之下,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SpaceX公司等其他商業航太公司的確引起了公眾興趣,但是它們並沒有直接參與小行星採礦行為。


美國宇航局可能也存在缺點,但至少該機構的太空任務和研究目標是面向公眾的,想像一下我們當前的空間被逐漸分割,並在美國宇航局的協助下,被私人商業公司所掌控,這並不是一個受歡迎的想法。

未來將會發生什麼呢?商業空間和科學探索都可以通過相互分離,得到很好地實現。我們應該像對待南極洲一樣,面對外太空探索,南極洲這片冰冷區域是人類的共同遺產,我們鼓勵科學勘測和保護,但禁止領土主張行為。如果某些組織計畫開採小行星,那麼我們應該用一些時間建立和發展一個國際框架,更好地管理這種行為。

太空採礦令人非常興奮,可以證明我們人類在銀河系中所充當的角色。但這並不僅僅是可持續性地管理有限或者不斷減少的資源,太空採礦關乎我們卑微的地球與外太空星球之間的互動,我們應該像稱職的管家一樣,對太陽系進行高效勘測,而不是重複人類貪婪的經濟發展史。



20188月,德國工業聯合會(BDI)將一個新的未來領域列入政治議程。在一觀點檔中呼籲,太空採確定未來發展方向。這是科幻還是即將實現的現實?專家們這說:

太空採對德國很重要?

及鈷等寶貴原料在地球上越來越稀缺,但們對未來技術而言仍是不可或缺的。並且隨著技術的進步,降低太空經濟成本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BDI的目標是什

BDI的目標是:制定一部國家太空法,從而使私人投資和創新成可能。在這一屆議會就應當出臺BDI安全與原料部主任、上述觀點檔的撰稿人之一Matthias Wachter(馬蒂亞斯·瓦赫特)說。德國應當效仿盧森堡,盧森堡是除美國之外唯一一個擁有太空採法的國家。


從太空開採原料的潛力有多大?

據估算,一顆直徑一公里的小行星就能滿足全世界人口數十年的金屬資源需求。到目前止,我們瞭解的小行星有70萬顆,其中1.7萬顆位於地球附近,適合太空採

太空採如何操作?

在未來十年中,小型太空探測器將飛入內行星的軌道,對離地球較近、可能有富資源的小行星進行探測。通過先進技術對單個小行星進行掃描,收集樣本,分析其原料含量並將結果發送到地球。如果探測器找到了合適的小行星,那更大的無人飛行器就可以飛向那裏並由機器人開採資源。

德國在太空採方面的發展情況如何?

在驅動技術、分析技術、感測器技術、機器人技術和採技術方面,德國工業均處於領先地位。不萊梅航太企業OHB已經在盧森堡設立了一家子公司從事太空專案。Wachter說,在柏林有幾家初創企業跟蹤所謂的新太空項目太空立法將賦予們發展動力。

太空專家怎麼說?

德國航空航太中心(DLR)的行星地質學家Ralf Jaumann(拉爾夫·瑤曼)授認,近期不可能在太空實現大規模採原料在太空中的富集程度令人吃驚,而且也存在開採的可能性,但我對經濟性心存懷疑。他的預測是:在大約50年的較長時間之後,太空將人類所用。



 ※為什麼太空採礦風靡全球?一顆小行星價值少說得有數萬億美元!※

《宇宙印象》深度科普欄目第251期:小行星採礦這樣的情節經常出現在科幻小說中,但現在已經落到現實生活中了,美國參議院商務委員會、科學和運輸委員會通過了一項法案,旨在促進宇宙商業化發展。私人公司可以進入太空進行探索、作業,而小行星採礦是他們一個新的目標。有分析指出,小行星採礦可能最終發展成一個數萬億美元的市場,有些小行星充滿了鉑金和稀有金屬,或者其他高價值礦產,我們根本不需要擔心物以稀為貴的原則,那些未來具有採礦能力的私人公司也會控制採礦量。

當然,未來行星際工程肯定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屬,而地球的儲量是遠遠不夠的,向外太空發展需要就地取材,如果從地球上開採完再運出去,這個成本就大了。但私人公司要想獲得採礦能力,首先要研發出能夠嗅出金屬等高價值礦產的儀器,比如新一代的伽馬射線光譜儀就非常適合探測隱藏在小行星上的黃金、鉑金、稀土和其他有價值的礦物,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行星科學研究所科學家正在參與如何從小行星上找出礦產的工程。


一顆數公里直徑的貴金屬小行星,其價值至少在萬億美元,但要想找出這些小行星,的確很困難。科學家開發了一種伽馬射線光譜,可記錄下來自小行星表面的伽馬射線強度和波長,對應的光譜就是各種金屬元素了。如此巨大的市場讓多家私人公司躍躍欲試,比如SpaceX公司,目前正在做可重複使用火箭,先把航太發射的費用降下來再說,這是第一步。

目前已經進行了多次發射,軟著陸技術開始逐漸成熟,航太發射費用降低後將開始大規模發射,在軌道上組裝空間站,作為前往小行星的一個跳板。目前位於帕薩迪納的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行星科學研究所都在推進小行星採礦技術的發展,這將引領新的工業革命。

 

※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礦物財富價值驚人,計算下來相當於地球每人均分最少可達到1000億美元(約3兆元台幣)。※

20180516 01:40 中時電子報:現代人要賺錢,眼光要放遠點,到外太空挖礦也許是最容易致富的方式。根據美國太空總署(NASA)估計,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礦物財富價值驚人,計算下來相當於地球每人均分最少可達到1000億美元(約3兆元台幣)。

包含特斯拉總裁穆斯克(Elon Musk)、亞馬遜總裁貝佐斯(Jeff Bezos)都致力於使太空旅遊成真。其中根據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預估,火星和木星間的行星帶擁有豐富的礦產可開挖,這些礦場和地球現有資源相比,相當於地球上每人分得1000億美元的資源。甚至有專家斷言,未來將會有來自太空挖礦的億萬富翁誕生。不過目前要發宇宙財,還得面臨降低成本、法律不夠嚴謹兩大問題要解決,其中沒辦法厘清太空礦藏的法定擁有權,而且有關太空的法律大致都很模糊,很容易有紛爭。

 File:Type 9 mining.jpg

在可見的未來裏,太空中真正有經濟價值的自然資源,或許只有太陽能一項。因為採礦業務要有很大的能量補給,而太陽系中可能的礦產資源都在地球軌道外,需要人類將能源運輸過去。更何況其他各種生命維持資源。不過,這些實際困難並不妨礙科幻作家大量描寫星際礦業開採,其中涉及五花八門的內容,甚至被視為人類開發宇宙的主要動力。

人類寄託資源夢想的地方

雖然每年地質學家都給人類彙報出某種礦物的新儲量,但遠遠不足以減輕人們的憂慮:它們采完了怎麼辦?畢竟許多礦產都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是大自然千萬年,甚至億年的結晶。所以,太空往往成為人類寄託資源夢想的地方。

太空礦業很少成為主題,但卻是許多科幻作品的背景。在科幻片《全面回憶》中,主人公奎爾要在迷宮一樣的火星礦場中追跑打鬥。在《九霄雲外》(Outland)裏,主人公身為礦警,在火星的一顆衛星上主持正義。那個礦場出產鈦礦石。《異形》第一集裏那艘倒楣的太空船,最初只是被派去運載兩千萬噸礦石。而在《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中,英雄好漢在雲城貝斯平裏和黑鄖爵展開較量。而這個雲城是為在大氣層裏收集某種礦物建築的。

很多太空劇式的科幻作品裏,某個星際國家之所以強大,完全在於它擁有某種礦藏。在《沙丘》中,香料成為阿拉基星球擴展勢力的源泉。這種香料不僅香,而且可以使人獲得特異功能。在《消滅的光環》裏,日本作家眉村卓把故事的主要背景放在拉克占行星上。這顆行星是地球聯邦的後起之秀,原因是它出產一種海藻,在其他星球能夠大量繁殖,產生氧氣。



太空採礦將成現實!核融合燃料地球難尋,月球滿滿是!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太空採礦」勢將走出科幻小說,化為現實,提取的太空資源首先將會用於人類的太空活動,人類會優先尋找水源,將水分解為太空船燃料氫和氧,接著尋找金屬,並在太空就地加工,最後才是把貴金屬帶回地球。

美國小行星採礦公司「行星資源」執行長列維奇說:「在我們有生之年,我們就能看到太空產業發展成兆元產業。」

月球和小行星蘊藏了珍貴的原料。月球比小行星近多了,近乎圓形的軌道離地球僅38萬公里遠,無線電通訊方便,月球地表也早有詳細地圖。小行星則遠多了,軌道比較奇怪,地形也少有人知。月球的重力比小行星大得多,大約是地球的六分之一強,小行星的重力則非常弱,人類採礦後運輸比較容易。

月球南北極附近蘊藏重要物質——可提取的冰。將來人類可能在月球上提取地球罕見的「氦-3」,這在本世紀稍晚可能成為核融合反應器的燃料。

在地球與火星軌道之間有16000個所謂「近地小行星」,成分各異,採礦公司應該會選擇富含人類亟需物質的小行星來開採。

月球採礦公司ispace總部設在東京,打算明年三月用印度火箭發射該公司第一個月球探測器,歐洲區總經理艾西耶諾說:「月球比小行星好親近多了,我們深信月球採礦一定會比小行星採礦先開始。」

列維奇說:「在某種程度上,問『月球先還是小行星先?』是個假問題,就像問『要在紐約還是巴黎開博物館?』可以兩者通吃嘛。」

人類最先在太空挖掘的幾乎一定是冰,因為許多太空活動都會用到冰中的水,水最有價值的利用方式是分解成氧和氫,給太空船當燃料。

太空採礦的「戰利品」首先將會用在太空,而不是帶回地球。挖礦太空船會用3D列印技術和機器人把採來的金屬加工成太空船零件,「made in 太空船軌道」比「made in 地球+送回太空」節省成本。

至於說,把某些小行星富含的白金和黃金運到地球上,加工成你手上的定情物,很可能是幾十年後的事了。



太空採是一個太空探索活動,在2016年美國總統奧巴馬簽署了《美國商業太空發射競爭法案》(The U.S. Commercial Space Launch Competitiveness Act)後,允許私人進行太空採

該法案涉及到美國太空探索的各個方面,包括美國對未來10年內對國際空間站的承諾、取消對航太私人企業的各種限制並賦予私人太空採權。

根據該法案,美國任何公民都有權將其發現的太空資源帶回地球。雖然其他小行星不可能歸屬於個國家或個企業,但如果家企業在上面開採出有價物質,則這些財就歸屬於該企業。

該法案稱:美國任何參與小行星或太空資源商業復蘇計畫的公民都有權獲得小行星或太空上的任何資源,包括根據適用法律獲得擁有、運輸、使用或銷售小行星或太空上任何資源的權利。

到目前止,還沒有人在其他星體上開採出有價物資源。月球被認蘊藏著極為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擁有大量的地球上稀有的3,可以地球上的核電站提供上萬年的核電。此外,月球還蘊藏有富的、矽、銅等金屬礦產資源。

然而技術是阻礙人類從太空採的最大障礙。隨著人類航太技術的發展,相信未來,人類也可以像電影《阿凡達》一樣,在宇宙中的某個星球上開採礦產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