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5 20:06:06rwaylin

正念正知vs.多聞

277-604教室角落牆上掛著:「正知、正念怎麼獲得呢?一定要多多地聽聞。

先請問大家:牆上這段話有什麼問題嗎?

《廣論》每當同時提到這兩個名相的時候,一定是先說正念,再說正知,略作「念正知」。例如p. 00506亦如讚云:「由具念正知,不作意非戒,慎念無諂誑,犯罪不染尊。」其他譬如p. 02505由其依止念正知故。p. 04511即應具足憶念正知,而正修習。這句話不是「憶念」正知,而是憶「念正知」。

然後請看p. 04613復應學習四種資糧,p. 04702以何防護者,謂遍護正念及於正念起常委行。宣講正念之後才談正知,即p. 04711正知而行者。整本廣論我不記得有見過先正知後正念的宣說方式。

因此,這句話的次第不對,一定是先正念後正知,也就是p. 36801故《入行論》密意說云:「住念護意門,爾時生正知」,以及下一行「安住念始有正知。」

接下來的問題是:多多地聽聞就可以獲得正念正知嗎?

正念正知並非由多聞生起的。多聞只是學習佛法共通的方便,所以說「總須多聞」,但是多聞並不保證能生正念正知。請看p. 20103《入行論》云:「雖諸具多聞、正信樂精進,由無正知過,而令有犯染。這句話顯然告訴我們:雖然具足多聞,但是並無正知。也就是說,光有多聞,並不保證一定有正知。

請看《廣論》p. 360L07此中三摩地者,謂心專住所緣,復須於所緣相續而住。此須二種方便,一於根本所緣令心不散,二於已散未散將散不散如實了知,初即正念次是正知。如《莊嚴經論釋》云:「念與正知是能安住,一於所緣令心不散,二心散已能正了知。」略論p. 270L02三摩地者,即心專注所緣境之住分,又此須能恆常安住於所緣上。此需二種方便:一、令心不從根本所緣散亂、二、如實了知散亂與否。此中前者即是「正念」;後者則是「正知」《經莊嚴論釋》云:「正念與正知,能令心專注。前者令心不從所緣流散;後者能善了知心流散否。」

念如果與知或正知在一起的時候,特別指的是正念,如果是單獨出現的時候,就要看前後文來決定是單純的念,還是正念。另外要強調的是正念所緣一定是善所緣;念的話就不一定,只要是對熟悉的境(事物),不令忘失,就是念。

上一篇:決擇與抉擇

我要回應(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