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8 15:24:48玉封禪

Habsburg

哈布斯堡家族源於瑞士境內的亞爾薩斯(Alsace,今屬法國), 其家族始祖羅德伯特在當地建造了哈布茲堡(Habichtsburg,意思是「鷹堡(Hawk’s Castle)」),並以此作為家族名稱,鷹頭作為家徽。若與此時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高階貴族相比,哈布斯堡家族仍只是個新興、還不成氣候的暴發戶,沒什麼人會留意。

然而,往往不起眼的人在機緣巧合下,就造就了歷史。

話說 476 年西羅馬帝國滅亡後,各日耳曼民族在歐洲建立起王國來,其中以法蘭克人(Franks) 的王國最強大。800 年,法蘭克王國在卡洛琳王朝(Carolingian Dynasty)的卡爾大帝(Karl I der Große,英譯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法譯查理曼(Charlemagne))統治下版圖達至極盛,覆蓋今法國、中歐和北義大利。

當時伊斯蘭勢力如日中天,威脅著教皇身處的義大利。教皇需要強者保護,卡爾大帝也在尋找統治信仰基督教羅馬人的合法性。就這樣,他們一拍即合,教皇為他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而卡爾大帝則為教皇提供庇護,從此開創了中世紀王權與教權之間微妙的關係。

卡爾大帝死後,他的三個孫子瓜分了整個帝國,其中路德維希(Ludwig der Deutsche)獲得了帝國東部的中歐部份,稱東法蘭克王國(Ostfrankenreich)。 卡洛琳家族統治了一段時間後沒有了子嗣,王國內的公侯們又不想被西法蘭克王國的卡洛琳家族統治,於是一個大膽的構思出現了──誰說國王不能選出來呢!最後,非出身於卡洛琳家族的康拉德一世(Konrad I)被選為國王,而王位後來又輾轉到了薩克森家族(House of Saxon)手中。國王選舉這個制度自此被保存下來了。

九世紀時,東法蘭克王國的國王是薩克森家族的奧托一世(Otto I),他一直想效法卡爾大帝。不知道歷史是否總會重覆,義大利的教皇又受到了倫巴底人(Lombards)和拜占庭人(Byzantines)的威脅了。奧托一世深知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二話不說率軍來解放義大利。教皇也很識趣,為他加冕跟卡爾大帝一樣嗆的頭銜──「羅馬人的皇帝奧古斯都」!這樣,神聖羅馬帝國就正式成立了。

但這個「羅馬帝國」,是由跟羅馬人沒血緣沒地緣沒文化關係的德意志人組成。它也不怎麼「帝國」──事實上它只是個封建聯邦,沒有首都。帝國內由無數的封建領、諸侯國、城邦、自由市組成,互不隸屬,真是封建制度的完美演譯。除了少數強勢的皇帝外,皇帝幾乎都叫不動諸侯,諸侯都把皇帝的肺腑之言當成耳邊風。

以上講到神聖羅馬帝國王位不行世襲制,而是由諸侯們選舉出來,再由教皇加冕躍升為「皇帝」。當時的選舉委員會由七個人組成,這七個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燈,他們都是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公爵伯爵,擁有大片土地也有一定的軍事實力,說話自然也可以大聲一點。

1254 年之前,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都是由斯陶芬家族(House of Staufer)成員出任的,但當這家族的最後一位子嗣康拉丁(Konradin)被處死後,神聖羅馬帝國進入了「大空位時期」,長達二十年王位一直懸空著。1273 年,命運悄悄的降落在哈布斯堡家族的魯道夫一世(Rudolf I)身上。各路諸侯都競逐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候選人包括捷克波希米亞王國的奧圖卡二世(Otakar II)、西班牙卡斯提亞王國的阿爾方索十世(Alfonso X)、法國的菲力普三世(Philippe III)和哈布斯堡的魯道夫一世,其中以奧圖卡二世的實力最強。與之比較,魯道夫一世還只是個地方低階諸侯,論實力排個三天三夜也還沒輪到他,門邊也沾不上。

然而,有時候實力太強也不代表可穩操勝券。德意志的諸侯們擔心若選出一個實力強大的德意志國王,會危害到自己的利益,而弱勢的魯道夫一世,似乎更適合他們的口味。於是,魯道夫一世被選為「德意志國王」,雖然他始終沒有被教皇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但帝國長達二十年的大空位時期終於告一段落。不可一世的奧圖卡二世當然不服選舉結果,於是起兵欲推翻魯道夫一世。

魯道夫一世在其他諸侯的援助下擊敗奧圖卡二世,並把原屬於波希米亞王國的奧地利地區及其他廣大地區都納入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控制下。雖然魯道夫一世還是個很弱勢的德意志國王,諸侯們都不太聽他的命令,但是這次的王位爭奪戰,卻使哈布斯堡家族在命運的巨輪下,踏上了世界舞台。

1291 年,渴望自由的瑞士人反對哈布斯堡家族和神聖羅馬帝國的統治,於是他們起身反抗。哈布斯堡家族的騎士前往鎮壓卻被打敗,十分狼狽,哈布斯堡家族被迫放棄他們的發源地瑞士。同年,瑞士各部族建立了共同聯盟,這個共同聯盟也就成為後來瑞士聯邦的立國基礎(現在的瑞士定 1291 年為立國年)。哈布斯堡家族沿多瑙河向東遷徙,最後在神聖羅馬帝國東邊邊境的一條小村落定居下來並修建宮殿,而這條小村落,就是現在的維也納(Wien),成為哈布斯堡家族往後的根基。

十五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幾乎都由哈布斯堡家族的人出任,直至 1806 年帝國被拿破崙解散。

當時的皇帝是腓特烈三世(Friedrich III),他的長子馬克西米利安一世(Maximilian I) ,與勃艮弟公國(Duchy of Burgundy,今法國勃艮弟和比利時)統治者公爵「勇士」查理(Charles the Bold)的女兒瑪利亞(Mary of Burgundy)訂下了婚約。後來「勇士」查理在與法國的一場戰役中戰死,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因為迎娶了繼承王位的瑪利亞,便順勢登上了勃艮第公國的王位。至此,勃艮第和法蘭德斯也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統治的地方。馬克西米利安一世被稱為「最後的騎士」,他從法國軍隊中守住了妻子的領土,與妻子共同統治勃艮第公國。

聖經裡有名的故事《巴別塔》,講述古巴比倫人興建一座高塔,試圖登上天堂。上帝為了懲罰狂妄的人類,使人類從此有不同的語言,互相不能溝通。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為了有效統治廣大卻有不同語言民族的地區,苦心學習多國語言,減低其作為「外來者統治」的味道,爭取治下人民的支持。他克服了 「上帝的懲罰」,使統治的地區反抗聲音減少,有效鞏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統治,為其家族奠下了廣大帝國的基礎。

瑪利亞於婚後五年墮馬身亡,但馬克西米利安一世以攝政王的身份繼續統治勃艮第公國。不過,為了支撐對法國戰事的開支,他加重了商品稅收,引起法蘭德斯商人的不滿。1488 年,他被發動叛亂的法蘭德斯商人軟禁,其父腓特烈三世帶兵迎救他,並鎮壓了叛亂,從此法蘭德斯就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牢牢的地盤了。

馬克西米利安一世還繼續在神聖羅馬帝國境內擴張勢力。

1489年,神聖羅馬帝國境內的蒂羅爾公國(Duchy of Tirol) 因債務糾紛問題和巴伐利亞公國(Duchy of Bavaria)發生了戰爭,馬克西米利安一世居中調停,一年後,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接管了蒂羅爾,還肩負了還債的責任。當時的蒂羅爾沒有完善的法律體系,貴族可肆意掠奪平民的財產,整個公國都腐敗不堪。但經過六年的經營,蒂羅爾變得富強,其首府因斯布魯克(Innsbruck)成為了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統治中心。這可從他在當地修建的「黃金屋頂(Goldenes Dachl)」中彰顯出來。這麼一來,哈布斯堡家族在勃艮第、法蘭德斯和蒂羅爾都站穩了腳。

1493 年,腓特烈三世駕崩,馬克西米利安一世成為哈布斯堡家族的話事人。他接續被選為德意志國王和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很快就收復了他父親在位時被匈牙利 (Hunguary)強奪的奧地利地區(Austria)。

而且,他似乎開始明白到與王侯公侯的聯姻,有利擴大哈布斯堡家族在歐洲的勢力。他先迎娶米蘭公爵的女兒比安卡(Bianca Maria Sforza)為第二任妻子,獲得統治米蘭的權力。後來還讓自己的兒子菲力普一世(Philip I),與西班牙王國公主「瘋婦」胡安娜(Joanna the Mad)結婚,讓他們的兒子卡洛斯一世(Carlos I)獲得了繼承西班牙王位的資格,開創了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Habsburg Dynasty of Spain),從此,哈布斯堡家族也染指了西班牙。

這時,隨著對西班牙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的控制,哈布斯堡家族開始了他們在歐洲的霸權。但盛極必衰倒也是歷史的恆常定律,早在哈布斯堡強權的興盛時期,衰敗消亡似乎已經無法避免。

資料來源: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the-rise-of-habsbur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是指1556年至1740年間統治奧地利波希米亞匈牙利以及義大利部分公國,並坐擁神聖羅馬帝位的家族。其前身為哈布斯堡王朝,後因聯姻轉為哈布斯堡-洛林皇朝

1556年,神聖羅馬皇帝卡爾五世奧地利大公之位禪讓,予其弟匈牙利波希米亞國王費迪南一世(Ferdinand I),並立費迪南為神聖羅馬帝位的繼承人。但根據卡爾的遺囑,費迪南及其子裔喪失了繼承為西班牙國王的權利。此舉使費迪南成為了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首位君主。

1517年,德意志威登堡教士馬丁·路德因不滿羅馬天主教贖罪券政策,認為是斂財,發起了德意志宗教改革,創立了新教信義宗,從此克爾文慈運理新教神學家各自開宗立派,歐洲邁入宗教改革。自當時的馬西米連一世開始,歷任哈布斯堡君主都對新教都採取容忍政策,因此新教得以在德意志廣為流傳,而且傳到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治下的波希米亞。但由於君主的容忍新教,哈布斯堡君主一直被選為波希米亞國王。

但帝國局勢在1617年急轉直下,狂熱天主教徒斐迪南二世,繼承他的表哥,成為奧地利大公和神聖羅馬皇帝。但他對新教的零容忍政策,導致他落選波希米亞國王。為奪回王位,斐迪南決定征服波希米亞,但反促成神聖羅馬帝國內的新教諸侯結盟援助波希米亞,更導致帝國週邊的新教國家丹麥瑞典入侵哈布斯堡家族領地。而改宗新教的荷蘭反西班牙的獨立運動的加劇,和後期信奉天主教法國加入反哈布斯堡聯軍,使皇朝的情況雪上加霜。

雖然波希米亞叛軍和丹麥王軍被哈布斯堡皇軍打敗,但與瑞典法國的戰事一直僵持。因此,斐迪南二世將波希米亞王位禪讓與兒子斐迪南三世,以紓解當地民憤。當斐迪南二世逝世後(1637年),斐迪南三世立即與各國議和,終於在1648年簽訂西發利亞和約

三十年戰爭雖然削弱了皇朝對神聖羅馬帝國內各邦國的控制,使帝國陷入四分五裂的諸侯自立狀態;但是,戰爭期間,奧地利與波西米亞的新教徒都被肅清,或「感化」皈依成天主教徒;戰後哈布斯堡又強化了自身領地的控制力,維持一支五萬人的常備軍,並在奧地利波西米亞西里西亞等地區都建立了絕對君主制(專制君權)。因此三十年戰爭只是使神聖羅馬帝國衰落崩解,實際上反而強化了哈布斯堡皇帝的本體實力。所以1648年後,哈布斯堡皇朝只能說它擴展皇權的計畫挫敗,不能說它因此中衰。

從1637年登基的皇帝斐迪南三世,到1658年繼位的利奧波德一世(1658-1705年在位),兩位皇帝都以各種方式,馴服自家的領地上的貴族地主。皇帝勒令農民每週三天,替貴族地主作白工,鼓勵貴族地主將大量農產品賣出獲利,換取奧地利與波西米亞貴族對君王的效忠。這個方式獲得極大的成功,貴族地主因此向君王(兩位皇帝)交出原本的政治特權,任由哈布斯堡的王室政府,掌控主要的立法與收稅大權。絕對君主制因此穩定地紮根在哈布斯堡領地上,並且越扎越深。

1637-1705年在位的兩位皇帝,統治時更大的成功,在於壓制桀敖不馴的匈牙利貴族。因為匈牙利人是說芬烏語系的外來人種,所以和講德語的德意志人差異最大,離心力與獨立性也最強。哈布斯堡皇帝對匈牙利貴族的初步勝利,是1657年把原本的選王制改為世襲制,取消貴族過去的選王權。之後皇帝利用優勢的常備軍隊與受教育的官僚體系,強化對匈牙利的控制;並且鼓吹大規模移民,把匈牙利的大片土地授予日耳曼貴族及移民者;最後在匈牙利多數天主教教士的支持下,迫害境內的非天主教教徒,強化政府的威勢。

雖然因為匈牙利貴族的強力反抗,使得貴族特權被大量保留,但是哈布斯堡皇帝在優秀將領拉依蒙多·蒙特庫科利的幫助下,先在1661-1664年於匈牙利抵擋住奧斯曼帝國的十二萬進攻並獲得勝利,與土耳其簽訂和約、承認土耳其對外西凡尼亞的宗主權,強化奧地利在所屬匈牙利的控制力量;然後藉由1683年維也納之戰後,與波蘭聯手打敗奧斯曼帝國的威勢,在1687年征服並統一大部分的匈牙利,大大地擴張了哈布斯堡的領土,並拉開哈布斯堡「中興」的序幕。

藉由薩伏依之歐根親王(天才將領與偉大政治家)的幫助,哈布斯堡王朝在1687年迎來了中興與顛峰時期。歐根親王正如奧地利家族的許多官員一樣,根本不是奧地利人;依照出身和教育來分類,他實際上是法國人,並且和當時許多貴族一樣,都曾在各國服務任官,是國際性的貴族官僚。最重要的是,他其實是現代奧地利的國家創始人,建立出效率較高的行政官僚體系,有力地支撐起奧地利的專制君權。

歐根親王在1690年代越發受到皇帝利奧波德一世的重用,擔任軍事行政長官與統帥時,都表現出傑出的才能。他採用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規劃辦法,改革了哈布斯堡軍隊的供應、裝備、訓練和指揮,因此在1697年與土耳其作戰時,贏得森塔戰役的輝煌勝利,迫使奧斯曼帝國在1699年的卡爾洛夫奇條約上,正式割讓匈牙利外西凡尼亞克羅埃西亞給哈布斯堡。

因為1700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絕嗣,法蘭西王國波旁王室與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為爭奪西班牙王國王位,而在1701-1704年發生了歐洲大部份國家參與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與強權英國與荷蘭聯手,決定摧毀法王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野心和霸權

這場反法戰爭,由奧地利主帥歐根親王、英荷聯軍主帥約翰·丘吉爾,以及荷蘭大議長安東尼·海因斯三人所主導。三位軍政領袖,組成團結有力的三角同盟,最終在1713-1714年打垮路易十四的野心。雖然無後的約瑟夫一世的意外駕崩讓哈布斯堡重新入主西班牙的願望化為泡影:不願意看到法西二元帝國誕生的英荷兩國,同樣不願意看到意外成為皇帝的卡爾大公如同預定般入主伊比利亞,從而復活卡爾五世的世界帝國(尤其是在利奧波德一世和歐根親王這對黃金組合,重新確立皇帝在德意志的霸權並鎮壓匈牙利叛亂的情況下),然而結束戰爭的烏得勒支和約規定,儘管西班牙王位由波旁王朝所繼承,但是西班牙在歐洲的廣大領土,包括南尼德蘭義大利米蘭那不勒斯等,幾乎都割讓給奧地利皇帝,使皇帝的領地與人口,整整擴張了一倍,成為歐陸最大的贏家。新獲得的土地不但可以對法國之兩側重新形成遏制,而且不論是在神聖羅馬帝國內部還是歐洲舞台上,皇帝的威望都大大的增長。

1713年烏得勒支和約簽訂後的二十年間(1713-1733年),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迎來了歷史上最強盛的顛峰期,此後奧地利再也沒有這樣的強盛國勢。因為這二十年中,西歐與東歐的主要強國剛打完死傷慘重、元氣大傷的大戰(西歐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東歐是大北方戰爭),因此出現的歐洲權力真空,就由中興的奧地利暫時填補。

在皇帝查理六世的統治下,歐根親王於1716重新發動對土耳其的攻勢,並取得輝煌的勝利。1718年在與奧斯曼帝國簽署的帕薩洛維茨條約中,查理六世獲得了塞爾維亞瓦拉幾亞的部分領土。

1720年,查理六世藉由奧、法、荷、英的四國同盟,共同壓制敵對的西班牙(四國同盟戰爭);並威逼薩伏依的國王,強迫他用富庶的西西里島,和查理六世交換次等的薩丁尼亞島。得到西西里的奧地利王朝,處於人口與領土擴張的極限,但好運很快就用完了。此時奧地利國勢發展到顛峰,但也意味著即將到來的國勢下滑,下坡路很快就來到奧地利面前。

查理六世晚年時,因為東、西歐強國的元氣恢復,奧地利的國力又趨於下降。1733年,奧地利在波蘭王位繼承戰爭中,因為缺乏過去強大的盟友英國荷蘭支持(當時英國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力主和平政策,並拉攏荷蘭一同保持中立),面臨殘酷的失敗。即使善戰的歐根親王領軍,也無法阻擋法國西班牙的聯軍與外交攻勢(由法王路易十五的宰相弗勒里紅衣主教主導)。查理六世被迫在1738年的維也納條約里將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獲得的西西里那不勒斯交還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三世,以換取帕爾馬皮亞琴察兩個公國;奧地利也被迫承認法國取得洛林公國,默認法國重建其歐洲第一的霸權

在1737年至1739年與鄂圖曼帝國爆發的第二次戰爭中,查理六世雖然繼續和俄羅斯的聯盟以對抗奧斯曼,但因為戰神歐根親王在去年過世(1736年),奧軍遭到決定性的敗北,結果失去了他在上一次戰爭(1716-1718的奧土戰爭)中所奪取的大部分領土。這場敗戰導致巨大的債務(十萬佛羅林)和普遍的不滿,維也納對各地的統治開始出現搖搖欲墜的徵兆。

1713年10月20日,查理六世擔心自己沒有男性子裔,再加上他的兄長——約瑟夫一世都無男性子裔,於是預制了《1713國事遺詔》。遺詔內容大致如下:

  • 在查理逝世後,奧地利大公、波希米亞和匈牙利國王以及哈布斯堡家族首領之位,由他的長子/女繼承
  • 至於神聖羅馬帝位,由於不准女性繼承,若查理沒有兒子,他的長女婿弗朗茨將成為帝位繼承人

洛林公爵家族與哈布斯堡王室的關係十分密切,哈布斯堡君主斐迪南三世將其中一位女兒艾林諾公主,許配與當時的洛林公爵卡爾·利奧波德,他們倆便是洛林公爵弗朗茨(後來的「法蘭茲一世」皇帝)的祖父母。查理六世在他的長女瑪麗亞·特蕾莎公主出生後,便將洛林公爵的次子弗朗茨(其長兄不幸夭折)帶到維也納,與瑪麗亞·特蕾莎一起長大,並於1736年結婚。

1740年,查理六世去世。法國西班牙普魯士巴伐利亞薩克森以不承認《1713國事遺詔》為由,發動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而瑪麗亞·特蕾莎弗朗茨在法國的宿敵,英國荷蘭支持下,迎戰各國。普魯士率先於1740年12月16日入侵哈布斯堡領地西里西亞。其後,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的援軍更將戰火波及到整個波希米亞和義大利部分地區。普魯士,巴伐利亞和薩克森極力協助瑪麗亞·特蕾莎的表姐夫,巴伐利亞帝選侯卡爾登上神聖羅馬帝位(是為卡爾七世)更加劇雙方的緊張。

情況在戰爭初期,對哈布斯堡家族很不利。在1744年底,整個西里西亞地區,大部分的波希米亞和義大利都陷入反哈布斯堡聯軍的手中,而哈布斯堡王室更失去了神聖羅馬帝位,亦即是失去免被德意志諸侯攻擊的皇家特權。

1745年1月20日,卡爾七世的逝世,成為整場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的轉捩點。在此以前,薩克森倒戈支持哈布斯堡王室,並派出代表與奧地利,英國和荷蘭的君主代表於1月8日在華沙密會,組成四國同盟。從此哈布斯堡王室逐步收復失地。首先是英國於1745年4月29日在北美發動對法屬路易斯堡的圍攻,並於同年6月16日攻下城堡,牽制了法國的力量,而荷蘭和英國在西印度群島和拉丁美洲海岸挑起的衝突,更令西班牙頭痛。其後是同年9月13日,瑪麗亞·特蕾莎的夫婿弗朗茨當選神聖羅馬皇帝,開啟了哈布斯堡-洛林王朝

但反哈布斯堡同盟也有成功的攻勢,如法軍成功入侵孟加拉灣和奧屬尼德蘭,使得雙方陷入拉鉅狀態。而俄羅斯與奧地利的結盟和瑞典保持中立,更令普魯士腹背受敵,轉為防禦。此時,奧屬尼德蘭成了主要戰場。莫里斯·薩克森公爵指揮的法軍雖多次戰勝奧、英聯軍,並攻占奧屬尼德蘭,但在義大利北部和海上的戰鬥中失利。由於知悉俄國援軍即將抵達奧屬尼德蘭,法軍決定與英、奧議和。

最後,英荷奧法於1748年10月18日簽定《亞琛和約》,承認弗朗茨皇帝、瑪麗亞·特蕾莎皇后及他們的後裔對哈布斯堡家族領地的繼承權,但是要承認普魯士對西里西亞的領有。

資料來源: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3%88%E5%B8%83%E6%96%AF%E5%A0%A1%E7%8E%8B%E6%9C%9D

上一篇:五行行業

下一篇:當妳和心跳一起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