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13:15:41紅愀鵲

赤瓜仔

赤瓜仔

今天便當盒裡的"赤瓜仔",....暨黃酸嬰仔之後,總要來說說哪裡"黃酸",到底我就是這樣被養成這麼黃酸的嗎!?或許味覺是童年的餵養加上成長過程的挑選與內化所形成的記憶,曾經聽過一個美食派老師的演說:"多接觸食物與味道,才能增加那個資料庫,然後畫出屬於自己的味道"!!

有些味道不用畫,因為已經在童年中寫進了心臟的最底端,奠基著成長過程中的味覺選擇,“赤瓜仔"就是在我身上最好的例證,"阿立ㄚ" 的手藝是令人驚奇的,畢竟她在家政婦的訓練過程中養成了許多大菜的手藝,而身為她的孩子就是豢養著過度的"挑食",挑著好吃的,不過我其實大概很好養,有啥都吃,只是對味道很敏感而已,而且後來的某些體質的改變就變成了如今真的只能挑食的狀態!!

"黃酸"大概是我最愛用的語詞,因為我其實很會讓自己吃些廢物,大概仗恃著吃進去的東西已經屬於許選擇性極少的關係,但對某些事物的感知還是勝於一切,就像每次看到"赤瓜仔"就一定腦海裡一定會浮現那道"虱目魚",那大概是"阿立ㄚ"的愛菜,印象中很常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那種刺很多的食物到底給誰吃的我腦子也還在那悶,小孩根本很討厭那種魚因為刺好多,我常常都會連刺都吞進去,沒噎死我真的也很狐疑,弟弟只愛吃煎的而且只吃軟軟的魚肚,而我其實不愛這道魚的品項,大概都是只吃著旁邊的"赤瓜仔"還有醬汁,大概這樣就可以吃掉一碗飯,常常我大概知道因為"阿立ㄚ"很愛魚頭,她是一個神奇的大人,總愛吃著奇怪的品項:黃魚,鱈魚,還有那些蝦蛄,大螃蟹之類的高級食材,說她很會吃不為過,所以也總能煮出一堆好菜,而我就只要負責吃就好!!

或許因為這樣的狀態,所以大概我再吃赤瓜仔的時候總會浮現虱目魚的味道,離家20年了,離家多久大概就有多久沒有吃到那道菜,不是只因為媽媽已經不在了,而是因為離家後就很少吃到這道菜,而且這東西或許因為是"醃菜"也很少被使用,或許就是人家說的南部口味,但每每我看到這道菜,那也不是媽媽的味道,但你要問我我是否有辦法重現,我想我是無能的,畢竟那個味道就只在記憶中了,但其實想到就還是會想吃,因為吃著就好像等一下"阿立ㄚ"會在飯後在飯桌上清著她愛吃的魚頭!!

PS:"阿立ㄚ" 我老母的俗名,學名:洪吳玉女...用了台語就變成那個俗名了,我家厝邊們很愛大聲地呼喚她,當然我其實就都是叫"媽ㄚ~~~"



ANN.H




上一篇:荒唐

下一篇:陪伴